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12月,将取消区域和业务的限制,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人民币业务。加入WT0,引进竞争机制,促使中国的银行业融入金融发展全球化的轨道,对于长期处于被保护地位的国有银行来说,虽然是提高经营效率的契机,但也是痛苦的变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原因就是国有银行在体制上的欠缺,缺乏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以上的现实原因和矛盾,都体现了建立与发展民营银行具有不可回避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在我国现实特定的社会金融资产结构背景之下,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宏观金融政策,高效率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充分竞争的多样化中介机构和多种期限、风险与收益组合的金融资产是实现有效转化的前提。而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恰是确立这种前提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我国经济金融界自从1999年开始,就关于民营银行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争论,但直到今天其发展前景仍然不甚光明。本文从现有研究及民营银行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共分五章,着重论证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与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民营银行的成功发展经验以及失败教训,针对其优劣风险,以及内部缺陷与制约因素又有哪些对策可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途径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