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改良型复位手法整复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评价本手法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调查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5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以及天津医院收治的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行手法复位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儿的基本信息、影像学等资料。根据术中整复手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复位手法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常规复位手法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针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屈伸活动度丢失、携带角度、携带角丢失,肘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率以及Flynn评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本课题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轶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轶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果:本研究共纳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8例,均行手法复位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采用改良型手法复位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共23例,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6.26±2.82岁;采用经典常规手法复位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共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6.76±2.76岁。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17±8.30min,术后6个月患侧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8.39±6.53度,平均屈伸活动度丢失为3.90±2.50度,术后6个月平均携带角为11.74±3.21度,平均携带角丢失为2.83±3.97度。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40±10.56min,术后6个月患侧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7.60±6.94度,平均屈伸活动度丢失为4.24±2.40度,术后6个月平均携带角为7.88±6.90度,平均携带角丢失为5.92±7.06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屈伸活动度丢失、肘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率、Flynn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患侧携带角度、携带角丢失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所用手术时间更少,术后6个月患侧携带角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复位手法配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经典常规复位手法相比,改良型复位手法其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能够更快速地整复骨折端移位,矫正尺偏、嵌插畸形,尽可能恢复正常的携带角,避免术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