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致人性于全”的伟大作家——鲁迅与莎士比亚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大师,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都提到过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在精神上存在着多层面的相同。他们各自笔下都塑造了高大而无畏的英雄形象,特征鲜明的悲剧形象,各具特点的女性形象等。在人道主义、个性主义、悲剧精神等方面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之处。   论文主体主要是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从鲁迅与莎士比亚的关联,个性主义比较,人道主义精神比较及他们悲剧中的人性色彩这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阐释鲁迅与莎士比亚两位人文主义者的关联。这两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在文化精神上是交汇的,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都倡导人道主义,都致力于人性的解放,都是致人性于全的。   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鲁迅的个性主义与莎士比亚的个性主义的异同。个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层面,个性主义也是鲁迅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重要方面。第一部分囊括了单一赞扬与褒贬结合,聚焦个体与关注民生,批判金钱与正视价值三个小部分。三个部分用两位作家的文章加以举例来阐释鲁迅与莎士比亚在个性主义上的主张。   论文的第三部分对鲁迅与莎士比亚人道主义精神进行比较。莎士比亚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他的人道主义是以仁爱为出发点的。莎士比亚人道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他主张自由、平等、博爱。鲁迅的人道主义与莎士比亚是有差别的。鲁迅的人道之爱是爱憎分明的,他不但主张强烈的爱同时也主张强烈的恨,主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这一部分主要讲述鲁迅和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异同。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它强调对人的尊重与关怀。莎士比亚和鲁迅作为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把人道主义精神高扬到了极致。这一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对鲁迅和莎士比亚的不同人道主义观进行对比,他们一个是以仁爱为主一个是爱憎分明。他们的人道主义的发展观也是不同的,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最后是趋向虚无的,而鲁迅则是反应现实。不同之处还有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的心灵忏悔和鲁迅的韧性战斗。他们的人道主义所相通的是都是反封建,反神权、宣扬人权的。   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写鲁迅与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致人性于全”。鲁迅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都描写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悲剧主题,贯穿着激烈的悲剧冲突,塑造了富于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从这些悲剧形象中可以看到鲁迅与莎士比亚对人性的关注。这一段主要从源于人性与源于社会,英雄式情结与平民叙事二个方面来阐述。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牡丹亭》在美国的二度创作和传播展开论述。昆曲在海外的传播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对于三部《牡丹亭》戏剧作品的“去领域”特点的比较分析本文的立论基础。  
汉语诗歌和语言在中古①时期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为格律诗(近体诗)的产生与成熟和被动句的丰富与完善。唐朝处于中古后期,此时格律诗(近体诗)已经发展成熟,被动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