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架是车身和路面间的重要桥梁,其结构件的疲劳耐久性能关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人身安全。疲劳耐久性能作为汽车结构方面最主要的性能之一,其研发周期较长,完全基于设计-试验-修改的研发模式将极大增加汽车研发成本,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汽车研发前期,即对悬架结构件的疲劳损伤进行准确的预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悬架控制臂和扭转梁为研究对象,利用CAE技术对二者的疲劳损伤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总结出了一套具有通用性和完整性的基于全仿真环境的悬架结构件疲劳损伤预测和改进设计方法。在本文总结的的疲劳损伤分析流程中,首先,分别利用CATIA软件和Hyper Mesh软件建立了控制臂和扭转梁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其赋予材料属性,检查单元质量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利用CDTire PI软件进行轮胎参数辨识,获得了CDTire3D高频轮胎模型。利用Motion View软件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控制臂和扭转梁进行了柔性化处理。分别搭建KC虚拟试验台和四立柱虚拟试验台,针对合理性和准确性,对整车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试验场强化耐久路面不平度特征,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各类强化耐久虚拟路面模型,并分别进行不同车速下的整车运动学仿真,提取了控制臂和扭转梁关键连接点处的时域载荷谱。为了保证控制臂和扭转梁不会发生强度破坏,对每种路面工况下的最大应力进行了校核。最后利用n Code Designlife软件,对控制臂和扭转梁赋予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搭建疲劳损伤分析工作流程。分别对控制臂和扭转梁进行不同路面载荷谱下的疲劳损伤分析,统计了疲劳损伤值最大的危险点。针对可能发生疲劳损坏的区域,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根据本文的疲劳损伤预测分析流程,可以在样车试制前对悬架结构件进行疲劳损伤预测分析,判断其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工程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