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丽战争,自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始,至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灭国终,计25年。唐丽战争是唐朝在和平解决高句丽问题无果的情况下展开的一场旨在维系东北亚地区旧有宗藩关系的战争。 唐高祖时期,高句丽主动接受唐朝册封,唐朝与高句丽之间保持着正常的往来关系。唐太宗时期,高句丽朝贡唐朝的次数逐渐减少,并再次企图冲破旧有的宗藩关系。北与契丹、靺鞨作战,南与百济共同侵扰新罗。面对高句丽用兵新罗,唐朝作为高句丽和新罗共同的宗主国出面调停。但是,高句丽无视唐朝宗主国的身份依旧用兵新罗,这一举动最终触及到唐朝的底线,唐太宗决定亲征高句丽。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初衷并非要一战灭亡高句丽,从唐朝的战前准备看,唐太宗并未计划与高句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其亲征的目的是想通过军事威慑将高句丽重新拉回到原有的宗藩关系中。但是,安市城一战扰乱了战争节奏,唐军久攻安市城不下,撤军。战后,以莫离支盖苏文为首的部分高句丽当权者仍不思悔改。亦就是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虽取得了攻占数城的战果,但并未实现将高句丽重新拉回到宗藩关系中的既定目标。 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也卷入其中。日本早在公元4世纪就染指朝鲜半岛。此次日本欲利用唐丽战争的机会,全面控制朝鲜半岛。因此,要将唐丽战争置于东北亚这一大背景中进行看待,分析参战各方的政治意图,才能真正弄清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唐丽战争后,唐朝恢复了在东北亚地区旧有的宗藩关系,但是,也使得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唐丽战争在东北亚政治发展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