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热泄泻是中(兽)医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针刺后海穴具有消积散滞、调理胃肠之功。为了探究针刺后海穴对于治疗湿热泄泻证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建立湿热泄泻证小鼠模型,运用针刺后海穴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过程中采用临床病理学指标评价针刺后海穴对于湿热泄泻证的治疗效果,利用核素示踪技术探究针刺后海穴对湿热泄泻证小鼠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结合免疫组化试验验证针刺后海穴对于治疗湿热泄泻证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病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利用核素示踪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机理奠定一定基础。1.本试验探究了针刺后海穴对以高糖高油脂喂食,高温高湿环境结合灌服番泻叶等因素为致病条件建立的湿热泄泻证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通过以高糖、高油脂食物,高温度高湿度环境结合灌服番泻叶等因素复制的湿热泄泻证小鼠模型,在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后海穴、针刺非经非穴组织、阳性药物(白头翁散)、针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体征及精神状态、体重、采食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小鼠精神良好,食欲旺盛,被毛整洁,活泼好动,粪便正常。模型小鼠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瘦毛焦,肛周污浊粘附黄色稀便,大便溏泄黏腻,色黄恶臭,与湿热泄泻证临床特征描述表现一致。血常规结果表明模型小鼠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血小板数目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模型小鼠血清IL-2、MTL水平显著升高(P<0.01),SS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分析发现模型小鼠胃窦、肠道组织出现肠绒毛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等多种病理变化。针刺后海穴能够有效改善湿热泄泻证模型小鼠临床病理症状,回调血常规、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窦及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针刺后海穴对于湿热泄泻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试验基于核素示踪技术探究了针刺后海穴对湿热泄泻证模型小鼠的影响,试验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观测针刺后海穴对湿热泄泻证模型小鼠胃容积及胃窦组织、脑组织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阳性药物组及针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别进行造模。各组动物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后海穴、针刺非经非穴组织、阳性药物、针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胃容积变化及胃窦组织、脑组织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造模成功后模型小鼠胃容积明显变大,与空白组小鼠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进行治疗后,针刺组、阳性药物组以及针药组小鼠胃容积变小,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非穴组小鼠胃容积出现一定变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空白组、模型组及非穴组的小鼠胃容积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针刺组、阳性药物组及针药组小鼠胃容积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ASI Pro软件对实验动物感兴趣区进行勾选,结果显示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胃窦组织、脑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高于空白组小鼠,差异极显著(P<0.01)。在治疗后,针刺组、阳性药物组、针药组小鼠胃窦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降低,与空白组小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非穴组小鼠脑组织及胃窦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也出现一定降低,但与空白组小鼠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非穴组小鼠脑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出现一定降低,与空白组小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空白组、模型组及非穴组小鼠治疗前后相比较,胃窦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差异不显著(P>0.05)。针刺组、阳性药物组及针药组小鼠治疗前后胃窦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治疗前后脑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差异不显著(P>0.05)。非穴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及针药组小鼠治疗前后脑组织对68Ga DOTA-TATE的摄取值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针刺后海穴能够有效缓解湿热泄泻证小鼠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回调生长抑素受体的异常表达。3.本试验通过免疫组化试验验证探究了针刺后海穴对湿热泄泻证小鼠胃窦组织和脑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胃窦组织及脑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弱阳性表达,模型组小鼠胃窦组织及脑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强阳性表达。通过针刺后海穴、阳性药物、针药结合治疗后,小鼠胃窦组织及脑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表达水平回调,表明了针刺后海穴可以通过调节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湿热泄泻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