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锚支护结构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约束土体变形及提高土体稳定性的特点,之后逐渐在工程实践(基坑,边坡等)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支护结构的设计主要采用静力平衡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数值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由于弥补了前两者所存在的局限性,是最有前景的。国内外学者对此种方法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桩锚支护结构由于受力复杂,加上本构关系及接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实际工程,数值方法的实现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桩锚支护结构在锚索失效和超挖下影响的相关研究更是少见。因此本文采用收集前人资料,现场监测和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某桩锚支护深基坑工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三维模拟,研究支护结构和土体内力和变形的动态变化,并将实际监测成果、模拟计算结果和规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产生差异的原因,验证有限元模拟对于该工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桩锚支护深基坑进行了锚索失效的模拟分析。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规程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很难反映出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动态变化,更不能反映出基坑本身具有的强烈的空间效应。2.Mohr-Coulomb塑性模型以及Drucker-Prager硬化模型都能很好的模拟该工程的土体特性。3.开挖模拟表明:开挖导致的土体应力变化区域水平约为开挖深度的1.5倍,竖向约为开挖深度的1倍;开挖导致的土体位移变化区域水平约为开挖深度的3倍,坑底土体的回弹量主要取决于土体性状。4.平面杆系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实际监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三者对比表明:三维模拟更贴近于实际情况,能够真实地反映施工全过程基坑的动态变化。5.锚索失效模拟表明:双排锚索作用时,上排锚索承受的力较大。同一排锚索受力不均匀,中间大而两头小。进一步提出了阴角稳定区的概念,在此区域内支护结构可适当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