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作型人才的重任。追溯历史,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与研究生培养息息相关;分析现实,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仍是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然而,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状却差强人意:“小而全”的封闭组织形式限制了研究生创新的视野;教学和科研“二元对立”的冲突性组织职能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科层制的刚性组织架构无法体现人文关怀,也难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学术交流,由此削弱了研究生创新的氛围。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其方向是朝着有利于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变革。越来越来多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探索组织变革的有效途径。日本筑波大学全力革新基层学术组织,从而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大大提升了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积极搭建学术平台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这些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借鉴组织行为学的组织变革分析框架,本文从变革的动力、阻力、应具备的条件几个方面论证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可行性。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渴求,二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阻力主要有来自大学基层组织成员的阻力和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自身的阻力即组织的惯性;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组织成员对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认同感;以制度的规范保障组织变革的施行以及多维互动为特征的活动参与机制。综上,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是必须且是可行的,以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提出变革建议如下:第一,整合个人愿景,激发创新欲望,自下而上,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建立倡导科技创新的共同愿景;第二,致力于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多样化,如大力设置新型研究所,积极建设大型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努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的学术组织形式,鼓励发展以大型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研究(所)中心;第三,形成持续有效的组织运作机制,表现在建立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完善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第四,要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的资源配置,可以通过市场配置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并且加强组织协调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五,通过强调沟通和激励的作用、推崇柔性化管理、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等措施培育创新型组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