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能够修复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是在反思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必然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选择,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客观、系统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现有实践,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找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能够为中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由此可见,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很有必要。目前,关于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实践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和研究空白。本文在深入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生态文明理论,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经验,以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子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导向,构建包含“总指数—子系统—分项指标—基础指标”的中国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框架。在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下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建设水平分别予以评价,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予以评价,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最终,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策略。经过研究,本文获得以下成果和结论:(1)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哲学观、历史观、经济观、文化观、社会观等角度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多元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明确生态文明内涵、特征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2)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建设水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的省际、区际和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呈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阶梯递减格局;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下子系统的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的短板;中国省域生态经济子系统、生态社会子系统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利用系统分析归纳法从组织、决策、信息、协同、保障等方面设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机制,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层面设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框架。本文对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多元系统分析,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为系统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实现了对中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动态评价,丰富了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评价方法。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机制和发展策略的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