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情绪障碍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与应激密切相关,长期的慢性应激会导致相关脑区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中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脑区尤为明显。’因此修复这些脑区的神经元损伤及促进它们的营养再生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之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密切相关,其主要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元细胞发挥抗损伤和促生长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激活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ERKl/2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营养再生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由于额叶皮质是情绪调控的高级中枢,而且对认知、感觉和运动等方面具有多级协调作用,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关于针刺是否能通过调控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效应的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特异性抑制ERK1/2信号通路,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质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效应因子p-ERK1/2、 p-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对课题组前期研究推断进行验证的同时,继续深入探讨,以期完善针刺通过调节ERK/CREB/BDNF信号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分组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氟西汀组)、模型+DMSO组、模型+PD98059组(模型+PD组)、模型+针刺+PD98059组(针刺+PD组)、模型+氟西汀+PD98059组(氟西汀+PD组)。2造模方法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应激方法包括:断食24h;断水24h;束缚2h;振荡30min;夹尾3 min;潮湿垫料24h;夜间光照12h。实验过程中每种应激刺激平均3次,不连续使用同一种应激方式,共造模21天。在造模前一周,模型+DMSO组、模型+PD组、针刺+PD组和氟西汀+PD组进行侧脑室套管埋置手术。3干预方法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和“印堂”穴,“百会”穴进针方向向后头部,“印堂”穴进针方向向鼻尖,进针后捻转刺激2min,频率为2次/s,针刺深度为0.5-1cm,留针10min,每天一次;氟西汀用蒸馏水配成0.2mg/ml的混悬液,以1.8mg/kg灌胃给药。以上操作时应注意尽量减少额外刺激。4处理方法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正常群居饲养。其余各组均接受21天慢性应激刺激并单笼饲养。同时,针刺组在每天造模前30min进行针刺治疗;氟西汀组在每天应激前30min进行氟西汀灌胃给药;模型+DMSO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ld DMSO侧脑室注射;模型+PD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1 d阻断抑制剂PD98059稀释液侧脑室注射;针刺+PD组、氟西汀+PD组在应激前1h给予10ul/ld阻断抑制剂PD98059稀释液侧脑室注射,然后应激前30min分别给予针刺干预和氟西汀灌胃给药。5检测方法采用体质量(Body Weight)测量、糖水消耗实验(Sucrose Intake Test)、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评价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质ERK、p-ERK、p-CREB、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变化造模前:各组大鼠之间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各组大鼠之间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组(模型+DMSO组、模型+PD98059组、针刺+PD98059组、氟西汀+PD98059组)各组大鼠之间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均P>0.05)。造模结束后:(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著下降(P<0.01),说明造模成功;(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著上升(均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干预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模型+DMSO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说明侧脑室套管埋置术对模型大鼠影响较小,模型+P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下降(均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加重了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3)与针刺组比较,针刺+P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显著下降(均P<0.01夕,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针刺对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4)与氟西汀组相比,氟西汀+PD组的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也显著降低(均P<0.01),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氟西汀对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5)与模型+PD组比较,糖水消耗量方面,氟西汀+PD组上升伊<005),但针刺+P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旷场试验方面,针刺+PD组、氟西汀+PD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可能通过其它通路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而针刺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2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关键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前额叶皮质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之间前额叶皮质ERK1/2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BDNF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说明慢性应激刺激可能抑制了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活性;(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针刺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BDNF表达升高(P<0.05),氟西汀组升高更显著(P<0.01),说明针刺组和氟西汀干预可上调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活性,模型+DMSO组、模型+P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 BDNF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说明侧脑室套管埋置术和阻断剂PD98059对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影响较小;(3)与针刺组比较,针刺+P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BDN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针刺对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上调作用,但是对BDNF表达无影响,氟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ERK1/2、p-CREB、BDNF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4)与氟西汀组相比,氟西汀+PD组大鼠额叶中p-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5), p-CREB表达显著降低伊<P<0.01),而BDN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阻断剂PD98059抑制了氟西汀对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的上调作用,但是对BDNF表达无影响;(5)与模型+PD组相比,p-ERK1/2、BDNF蛋白表达方面,针刺+PD组和氟西汀+PD组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p-CREB蛋白表达方面,针刺+PD组升高(P<0.05),氟西汀+PD组升高更显著(P<0.01),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干预可通过其他通途来上调CREB的磷酸化,而氟西汀可能更多的通过其他通路来调节。结论1孤养结合慢性应激刺激可以显著抑制大鼠前额叶皮质ERKl/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导致大鼠体质量下降、探究行为减少及快感缺失。2针刺干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前额叶皮质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活CREB蛋白活性,扩大了最终效应蛋白BDNF的表达。3针刺干预也可能是直接上调了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的蛋白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4针刺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更多是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ERK1/2信号通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