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年,一批近代工程人员有感于中国工程事业之落后,组织建立了中国工程师学会,领导和团结工程师群体开展工程学术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学会内部的组织制度建设,联络国内、国际工程学界进行科学交流,实地考察、为各地工业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指导工程教育制度的实行,鼓励开办工程专门学校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奖励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从而促进了学会各项体制的规范化发展,形成了学会特有的工程观念,既指导着学会会员的工程技术实践,又带动了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与民国社会的互动。由此,本文就对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体制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考察学会在近四十年发展历程中的组织、研究、交流、教育、奖励等各项建设,以此来揭示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近代中国工程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于民国时期科学文化与社会的推动作用。首先,对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历史发展概况作简要阐述,使我们清晰学会近四十年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学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理解学会各项体制化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分别对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组织建设、研究与交流体制、教育与奖励体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剖析中国工程师学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内部组织制度的完善,工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工程交流的广泛拓展,对工程教育的反思与探索,以及奖励体制的形成,从而使我们全面理解学会的各项体制化建设,并且把握学会不同时期体制化建设之传承与发展。最后,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各项体制化建设进行审视。学会的体制建设过程中反映出了学会的务实求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工程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学会进行各项探索与建设,不断与社会相互作用,促进了民国时期工程事业的发展,推进了中国近代工程科学文化的进步。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探索与发展为当今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科学学会与社会之互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益于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工业强国梦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