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自身所具有的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运营周期长以及投资不完全可逆的特点日渐凸现,引起了各国政府、专家学者和有关机构的重视,这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将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的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范围、评估角度、评估标准、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评估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是:评估的主体趋向多样化,公众被看成是电子政务的顾客,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成为评估的重点,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度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本文围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这一新动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绪论中对国内外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针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存在的重技术评价、轻服务评价的问题,提出以公众为核心,以公众的满意度为标准,从公众的角度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观点。
根据这个观点,第二章首先结合电子政务发展的全球趋势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新动向,将顾客满意度指数引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提出进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研究。然后研究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内涵,阐述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现实意义、研究依据和测量工具,并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顾客满意度模型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最后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体系,主要内容是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估模型一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首先要明确模型中的潜在变量,所以在第三章,首先分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内容和特征,然后在充分考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后,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主要指标,确定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中的7个潜在变量,并将之转化为观测变量,即具体的评估指标。为了研究这些评估指标是否能够反映评估的目的,即它们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文章接着将这些指标转化为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获得样本数据来分析研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Alpha星图说明本次问卷的稳定性程度较高,然后利用SPSS软件做相关系数分析,研究单个指标对总体指标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的评估指标是合理的。
在确定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之后,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之后,发现观测变量还是无法直接面对公众,为了构建合理科学的模型,需要将指标继续细化。所以第四章进一步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对观测变量对应的二级指标进行详细地说明,构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初始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形成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
在第三章确定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中的变量和第四章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第五章首先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假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释和说明。接下来通过比较,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估计技术中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求解,并说明选取哪些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说明该模型的评估对象,并将之与其他相关模型进行比较,阐述构建该模型的意义。
为了对假设的模型进行检验,第六章以上海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转化为可以直接面对公众的具体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设计成问卷,在上海地区进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和科学,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拟合性能较好。通过样本数据,还得到了各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量化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运用构建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将上海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与北京、广州和南京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将上海市19个区政府的门户网站进行了横向比较,比较结果都证明构建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