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腰椎黄韧带的解剖结构,设计一种符合解剖、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的针刀治疗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案。方法:观察并测量6具12侧成人腰椎标本的黄韧带尸体标本,按正常解剖方法来观察和记录腰椎标本黄韧带及相关结构的的外部形态及构造,并进一步分析出其起止点和走向;腰椎黄韧带的厚度;腰椎椎板直线距离、椎板倾斜度及椎板上缘与此椎间隙上缘长度;腰椎椎板间隙。并从人体力学角度出发研究黄韧带增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理机制,而后基于此研究制定出了切割黄韧带的“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北中医大黄家湖医院针刀科2013—2015年10月这段时间所诊治的21名患者按该术式进行治疗。结果:解剖学研究结果:腰椎黄韧带为一明显的黄色纤维结缔组织,位于两椎板之间,有左、右两部分及深、浅两层,在椎管背面占据3/4的面积;腰部黄韧带厚度随节段变化呈现出由上而下逐渐增厚;腰椎椎板纵宽位于L1~L5之间,自L1至L5递减,L1-L5跨度为6毫米。通常,椎板长度多在L1~L3之间发生大幅变化;各腰椎椎板倾斜角较为相近,平均14.92°,唯L1椎板倾斜角稍大,为15.57°±5.62°,并且该角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椎板上缘与相同椎体上缘的间距由L1~L5递减,左右两边不具备显著的差异;T12/L1~L5/S1的间隙宽度逐渐增大,其中L5/S1间隙增长最大,比L4/5增长约2m m;椎板间隙高度由T12/L1至L5/S1不断增加,且中央高度大于两侧高度,左右侧高度无明显差别,呈中间宽两边窄的卵圆形。临床研究结果:一年后,对患者进行了术后回访,通过回访,我们了解到,这21位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腰部疼痛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也逐渐消失。术后成果:优、良、中,分别为17、2、2例,差为0,总体优良率达到90.4%。结论:将解剖学的理论成果用于临床研究,再对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切割黄韧带的“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并于术后进行随访、功能评定。基于此,我们认为: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病根在于腰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黄韧带作为腰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中重要的静态弦,当腰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时,黄韧带会受到异常应力的牵拉,进而导致其本身结构的变化,久而久之便出现慢性的损伤,在此反应过程中,黄韧带会逐渐变得肥厚,甚至出现黄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最终会压迫硬膜和神经根,并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针对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针刀治疗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这一疗法的原理为通过松解腰部软组织,尤其是切割粘连、瘢痕,解除腰部软组织所受到的异常应力,使其异常的力学状态进入人体可代偿范围以内,然后通过人体强大的自我恢复与调节潜能,实现腰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并最终治愈这一疾病。针刀治疗该病是建立在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确的解剖结构之上,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均有严格要求。因此,针刀治疗该病不仅安全、简单、见效快,而且手术形成的创伤小,恢复快,所需费用较低,患者不必为此承担太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也愿意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