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激励了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经济迎来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但以此为契机所产生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明显,为了化解产能过剩,中国于2014年底开始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相对过剩的富余产能转移出去。相较于东部地区的大多数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多为内陆城市,其地广人稀的特点使得经济发展受制于技术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企业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也缺乏动力,因此,中西部城市开展产能合作需要与东部城市区别开,单独进行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针对中西部地区国际产能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也没有将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于国际产能合作问题的研究。本文尝试采取理论层面分析与实证层面探究紧密融合的方式,首先探究中西部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分别从产业布局、产业转移承接和生产效率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采用数据包络法(DEA)测算了中西部地区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描述中西部地区企业近十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接着,本文分析了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现阶段的进展状况,总结了15个以缅甸为首的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最具合作潜力的区域——东盟。紧接着联系系统论分析国际产能合作的系统特征,归纳为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即证明系统动力学研究国际产能合作动力机制的适用性,并且进一步分析国际产能合作动力机制中的动力因素。实证部分就中西部国际产能合作的动力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对中西部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了系统分析,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因素。并就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确立了动力因素的有效性,下一步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动力机制模型,并分析主要反馈回路的运作机理。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联系实际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