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胃肠道机器人系统及其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胃肠道疾病开始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专家指出,胃肠道疾病越早发现,其治愈率越高。就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传统内窥镜进行检测,但在这过程中会给病患带来较大的痛苦,导致很多人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胶囊内窥镜由于其被动的运动方式容易存在漏检等现象,限制了临床应用的推广。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项目的资助下,利用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等技术,开展了一种可以实现主动检查的微型胃肠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运动环境,即人体胃肠道。通过分析小肠的基本结构、运动特点和生理特性,结合机器人常用运动方式的比较,确定了微型胃肠道机器人的运动方式采用仿尺蠖式原理;在分析了机器人的步态、运动效率和临界步距后,提出了机器人具体的设计要求。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微型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器。整个机器人由首尾两个径向钳位机构和中间一个轴向伸缩机构组成;为了实现径向钳位和轴向伸缩的目的,分别设计了双螺杆-螺母机构和双杆推板机构,并详细介绍了两种机构的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原理分析、机构受力分析以及传动速度计算等;利用了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了验算,保证了机构的安全可靠;还介绍了机器人的密封设计方法;根据设计参数,计算了机器人的一些运动参数。为了配合机构的运动控制,设计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分为体内接收动作端和上位机控制发射端。为了降低机器人的功耗,控制算法内置于体内电路中,操作者通过上位机输入控制指令,经由无线收发模块与体内电路通信,体内电路根据收到的控制指令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还介绍了对应的程序设计。在完成了机器人的装配后,测量了机器人的整机参数;使用PVC薄膜制成模拟管道,对机器人进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实验,测试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还比较了机器人密封前后的运动速度;最后采用了离体猪小肠验证机器人在肠道中的运动性能。本研究根据人体小肠的特性,采用了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以及对应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最后通过两个实验测试了机器人的运动速度,验证了机器人在离体肠道中的运动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微型胃肠道机器人系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为胃肠道主动检查机器人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供后续完善。
其他文献
船舶初步设计是船舶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初步设计信息变更频繁,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在反复分析论证中不断优化,涉及到的周期长,文件和电子文档也非常多。因此,船舶初步设计中产生的大
螺旋桨被广泛地应用于船舶推进领域。随着对船舶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船舶噪声控制标准,所以开展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的螺旋桨水动力噪声研究是十
随着海上船用雷达的发展,海上船用雷达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需求旺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密行星减速器,符合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海上船用雷达精密行星减速器产业化面临的共
期刊
船舶主柴油机只能利用所用燃料50%左右的能量,其余的能量通过排气、扫气冷却、缸套水冷却等方式散失到环境。近年来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全球温度的上升促使开发先进的船舶主机
本文对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与综合评判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单片机时序控制能力强、设计简单快捷和性价比高,以及CPLD实时并行处理、可靠性高、设计效率高、集成度高的特点
多普勒计程仪是目前被普遍应用的船舶航速测量导航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多普勒原理,即载体与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声波在目标表面发生反射,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相对于发射信号存在频
生物微阵列技术因为其高通量、多路复用、样品消耗量低以及灵敏度高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医学检测等领域。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制造出高质量的生物分子微阵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生物微阵列制造技术包括针尖打印、微印章技术、电喷墨印刷以及光刻等。这些方法虽然有些已经成功商品化,但仍然有一些缺点,例如针尖易损耗、喷嘴易堵塞、使用成本高、生物兼容性差等。微阵列制造需满足四个关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