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给湖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战后湖南以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为中心开展善后救济工作。战后湖南的善后救济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有效缓解了湖南的灾情,为战后湖南经济的重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试从战争给湖南造成的灾难、战后湖南善后救济工作的措施、战后湖南善后救济工作的特点和评价等方面对战后湖南的善救工作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今天的善后救济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抗日战争给湖南带来巨大的损失,难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陷入崩溃,加上天灾横至,人民挣扎在死亡边缘,亟待救济。战后湖南开展了难民的遣送与收容、急赈、工赈、特赈、农赈与善后、医疗卫生救济与善后、工矿业善后等善后救济工作,各种善后救济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携手共渡难关,为湖南战后的复员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对其他省份而言,战后湖南的善后救济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力量广泛参与,相互配合;环境相对稳定;工作重点突出;业务成效明显。通过善后救济,湖南抢救了数百万灾民的生命,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医疗卫生建设的复员工作,奠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湖南经济的复苏,奠定了湖南经济建设的基础。但是受救济物资的数量、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