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湖南省善后救济工作述论(1945-1949)——以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为中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给湖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战后湖南以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为中心开展善后救济工作。战后湖南的善后救济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有效缓解了湖南的灾情,为战后湖南经济的重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试从战争给湖南造成的灾难、战后湖南善后救济工作的措施、战后湖南善后救济工作的特点和评价等方面对战后湖南的善救工作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今天的善后救济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抗日战争给湖南带来巨大的损失,难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陷入崩溃,加上天灾横至,人民挣扎在死亡边缘,亟待救济。战后湖南开展了难民的遣送与收容、急赈、工赈、特赈、农赈与善后、医疗卫生救济与善后、工矿业善后等善后救济工作,各种善后救济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携手共渡难关,为湖南战后的复员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对其他省份而言,战后湖南的善后救济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力量广泛参与,相互配合;环境相对稳定;工作重点突出;业务成效明显。通过善后救济,湖南抢救了数百万灾民的生命,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医疗卫生建设的复员工作,奠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湖南经济的复苏,奠定了湖南经济建设的基础。但是受救济物资的数量、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今天,文化与经济、技术的交融越来越紧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动漫产业又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异军突起,并凸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据统计,20
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满族的入主中原以及汉族政权明王朝的倾覆,这些都使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王学”末流的空虚和无用,遭到明末清初大多数文人
鸦片战争以来,宁波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这也使得欧美各国的传教团体和传教士纷至沓来,试图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基督教。以宁波为核心的浙东地区,也成为部分教会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