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德育学科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对养成教育这一古今中外教育家们所重视的课题不断的进行着深入探讨。在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受教育者良好德行的重要意义,衡量德育活动成功与否,判断一个人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并非仅仅以口头语言表达为标准,行为才是个人品德最重要的外显标志,所以直接指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本文关注的中心议题,同时,在当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些成为本文的选题依据。经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国家与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以反复的行为训练为主并结合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促进其健全的思想品德践行能力形成的教育活动。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范例对养成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一方面学界对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还有许多可以进行探索研究的空间,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养成教育的基本流程以至基本规律的探索还很缺乏,本文尝试着探究了此一方面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前言部分着重分析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养成教育的概念、溯源、特质、重要性和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学界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看法总结出本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阐释,追寻养成教育在中国与西方的发展轨迹,摸索出养成教育遵规重行的特质,探讨养成教育存在的重要性,确定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上述内容为本文的研究起到奠基的作用,同时也为论题得以向纵深方向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二部分则是分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代要求,本文的创新之处正在于此。此部分将对建国以来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发现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笼统到细致、由融合在相关文件中到独立成文的过程;并且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四个维度上归纳分析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代要求,同时在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指导下研究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重点阐释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探讨实施养成教育的目标、原则与方法,重点分析养成教育的实施流程,并对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全文以研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范例,围绕养成教育基本理论及基础规律展开探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试图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