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洁玻璃的自清洁性能一直是玻璃企业和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对自清洁玻璃的性能进行评价时采用的表征方法、参数各不相同,导致测量结果之间可比性差,难以对相关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性能评价。因此研究制订统一的性能评价标准,对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和引导市场的认可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自清洁玻璃两个关键的性能指标:光催化性和光致超亲水性着手,分别研究了这两种性能的表征方法。自清洁玻璃的光催化性能采用甲基橙溶液褪色法来表征,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样品面积、甲基橙溶液浓度和体积、光照条件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光源为1支365nm波长的灯管与4支254nm波长的灯管的组合光源(平均辐射强度:365nm,3.5 mW/cm2;254nm,2.5 mW/cm~2);样品面积25cm~2,甲基橙溶液浓度20mg/L、体积12ml,辐照时间1小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1#自清洁玻璃进行重复性实验,光催化性能的有关表征参数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同时采用油酸失重法与甲基橙溶液法进行了对比论证研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都如实地反映了自清洁玻璃的光催化活性,解决了以往在测量自清洁玻璃光催化性能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问题。通过测量不同光照条件下自清洁玻璃与水的接触角的变化情况,研究了自清洁玻璃的光致超亲水性。不仅考虑了自清洁玻璃在光照条件下向超亲水性转变的速率,而且还考察了在无光照条件下,自清洁玻璃由超亲水性向初始状态恢复的速率,提出了表征参数ν,从而为评价自清洁玻璃光致超亲水性提供了定量的依据。研究发现随着光源波长的缩短、强度的增强,自清洁玻璃达到超亲水性所需的光照时间缩短;而将已经达到超亲水性的自清洁玻璃置于暗处,其接触角在前几个小时内上升速度较快,约为1.5°/h,12小时后接触角上升至25°左右,然后逐渐减慢,两种不同的自清洁玻璃上升的速率基本相同。通过本研究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