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穆旦的诗歌出发,看着五十年之后的九十年代诗歌,再从九十年代的诗歌看回穆旦,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印证了诗歌发展的逻辑。诗歌话语共同偏向了智性,这使它在对视现实的过程中更为准确,规范情感的同时也规范了现实。然而他们的诗歌又被指为晦涩,这是为了阐明一种现实感的缘故,一个个都被迫在现实里作起实在的梦来。
第二部分首先分别出两种身体观,九十年代诗歌中的身体是一种使用价值,而穆旦的身体却是与灵魂有同等重量。由此确立穆旦诗歌的丰满,也是诗人自身的丰满,使他成为九十年代诗歌“难以回避的参照物”。以此前提来论述诗人之“我”如何出现在自己的诗歌中。九十年代的诗歌过于注视自我,他们因此绕开了上帝,绕开了众人,也绕开了自己。穆旦却是绕着上帝然后得以注视自己,在自己的诗里扮演着那唯一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