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决策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资金链条的起点,通常是通过融资规模以及融资方式选择的变动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的。足够的融资规模,可以保证其投资活动的的顺利开展;合理的融资方式安排,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同时,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不仅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归属问题,也是企业对实现收益进行分配的依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最优的资本结构是当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融资安排。企业以何种形式从哪一渠道募集资金,单一资本成本是其首要考虑因素,边际融资成本随着融资规模的增长而递增。在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众多因素中,只有以资本成本作为“锚值”去确定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及其比例,才能有效降低单一融资成本以及融资的总成本,进而实现融资决策的合理化。本文首先自MM理论开始,梳理了与融资相关的理论,并通过梳理有关文献,总结出对企业融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理论分析发现,单一资本成本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融资总额的确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14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区分不同年份以及不同行业分析融资规模变动和融资方式选择的变动情况,并采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对样本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进行估算,在估测数据的基础上以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权数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实证检验资本成本与融资规模、融资方式选择变动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融资规模变动间显著负相关,债务资本成本与负债融资规模变动也显著负相关,而股权资本成本与权益融资规模变动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可以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层面获得解释:配股、增发的成功与否以及规模大小被视为考核企业管理层履职能力以及公司业绩情况的一项指标,促使企业管理层在运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时,考虑更多的是发行的成功与否以及发行规模的大小,而股权资本成本并未能有效发挥约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