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一种无创的多体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能够早期发现脑组织代谢异常,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目的:探讨CSI对颅脑外伤后脑海马内神经元及基节区轴突损伤的早期检测作用及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22-25公斤体重的小猪20只10只进入损伤组10只为未损伤常对照组。颅脑损伤模为双重脑损伤(Double Injury)即:弥漫轴突损伤和左额脑挫裂伤。所有动物均在损伤前、损伤后1小时和损伤后3天进行核磁共振位移成像检查,选取的目标区双侧的海马和基节区,进行NAA/Cho(N-乙酰门冬氨基酸盐/胆碱)和NAA/Cr(N-乙酰门冬氨基酸盐/肌酸)的定量分析。损伤后3天,将动物处死,留取脑标本,行H&E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检查海马区内神经元和基节区轴索损伤情况。结果:损伤后1小时行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分析显示:双侧海马区NAA/Cho比值结果较损伤前分别下降为7%(脑挫裂伤侧)和2%(非脑挫裂伤侧),但统计学分析无显差异;双侧海马区NAA/Cr比值结果较损伤前分别下降为23%(脑挫裂伤侧)和18%(非脑挫裂伤侧),统计学分析也无显差异;在基节区NAA/Cho分别下降26%(脑挫裂伤侧)和27%(非脑挫裂伤侧),NAA/Cr则别下降36%(脑挫裂伤侧)和22%(非脑挫裂伤侧),二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显。损伤后3天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分析结果为:双侧海马区NAA/Cho比值结果较损伤前分别下降28%(脑挫裂伤侧)和14%(非脑挫裂伤侧),在基节区NAA/Cho则分别下降30%(脑挫裂伤侧)和28%(非脑挫裂伤侧),二者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显。NAA/Cr结果:海马区脑挫裂灶侧降低39%,对侧降低35%;基节区脑挫裂灶侧降低39%,对侧降低23%;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理学检查示:损伤后3天双侧海马内均可发现神经元明显的酸变,同时基节区可大量轴索球成。结论: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诊断颅脑外伤后脑实质的损伤,为颅脑外伤预后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