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瘿气”是由于情志内伤,阴虚气郁,使痰气互结,化火伤阴而成的,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的瘿类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中医治疗在现代甲亢病的治疗上存在许多优势,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辨证”的准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疗效,目前对瘿气的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多,综观文献报道,瘿气的证型基本上有3至7型不等。虽然对于瘿气的辨证分型研究较多,但多采用八纲辨证的分型方法,运用六经辨证的研究相对较少。自张仲景创建六经辨证体系以来,众多临床著名医家以此为依据均取得了不俗的临床疗效,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在辨治疾病方面具有辨证明确,疗效可靠的特点,故有必要采用六经辨证的方法研究瘿气的分型,以协助临床选方用药。[研究目的]虽然瘿气以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不用质疑,但是导师苦研《伤寒论》及甲亢病的临床特点后,认为该病也有病在三阴者,从三阴病以温脏扶正祛邪方法治疗甲亢病症状及相关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有鉴于此,本人拟随机调查100例甲亢患者的症状体征利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对其辨证分型作一归纳,以期对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设定统一的六经辨证分型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及住院部随机调查100例甲亢病患者,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临床资料,对其统一辨证分型。[结果与启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20-41岁为主,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有关。主要诱因为精神及社会因素,即中医所讲情志内伤,此诱因下多见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不同职业对甲亢病发病无影响,以一般职员为主,且病型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职员、工人、农民发病多见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学生发病多见阳明热盛,兼气阴两伤证;而无业及退休人士(以退休人士为主)则多见太阴阳虚证。中医认为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血脉瘀阻,气、痰、瘀壅结颈前则成颈肿,即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均以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为主,正是符合这一点。此次调查中甲亢病的六经辨证分型中以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最为多见,其次为厥阴寒热错杂证,中焦寒热错杂证最少。辨证分型与病程长短有关,不同病期的病人六经辨证分型亦有明显不同,这与疾病循经传变密切相关,体现了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去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