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从国外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舞弊事件,再到我国的万福生科、银广厦等财务舞弊事件,严重的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遭到质疑,审计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现实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独立审计的执行者,是证券市场的“独立第三人”,注册会计师为了鉴定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表信息质量而发表审计意见,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发表违背真实情况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且审计意见的类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判断舞弊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财务舞弊的发生也可能是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的。在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选择出具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以此去规避自身的风险。从治理环境来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管理非常规范,可以对企业形成有力的监督,因而审计的质量相对来说就很高,而市场化程度越低的环境下审计质量相对较差,企业更容易发生舞弊行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财务舞弊动因理论、信息不对称等对财务舞弊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分析,而且运用博弈理论、保险理论、代理理论等对审计意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根据相关的理论提出了相关的假设,然后选择2009—2013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财务舞弊和审计意见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且更可能被发表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此外,在市场化进程较低的环境下,财务舞弊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还发现是否ST、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也是显著相关的。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