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宏观因素要靠微观因素起作用。初中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和人才库的重要储备资源,他们迫切想融入社会,自我意识强烈,角色认识也渐渐深入,自我化和社会化的冲突此起彼伏,这就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2011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提到:“养成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掌握沟通技能,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有利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性指导,有利于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方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由于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学评价方式的限制、教学目标重知识忽情感、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学生缺乏责任认知、责任认知没有外化为责任行为等问题。基于以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如下:第一、提高教师素养,更新社会责任观念。教师应与时俱进,将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生命无价的责任观念纳入认知体系。第二、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目标,契合社会责任教育要求。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以教材为抓手,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学生实际为主线,达到学生责任知情意行的统一。第三、深度挖掘、开发新教材内容,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师应剖析和整合教材内容、捕捉有关社会责任的时事热点、挖掘隐性课程资源,从而丰富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第四、综合利用教学评价,反映社会责任教育实况。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第五、运用责任策略机制,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师可以采用责任机制,注重责任的认知、内化、外化,社会责任感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责任认知外化为责任行为,能否自觉地将责任认知外化也是检验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弱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