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研究——借鉴日本首都圈经验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三地地理位置毗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政治和人才等优势,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推进京津冀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该地区的经济转型、提升城市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目前我国把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推进该地区合作的动力明显增强。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京津冀城市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日本首都圈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战后日本经济复苏,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向东京都集中,这导致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日本从此拉开了首都圈建设的序幕。日本首都圈历经五次规划,引导首都圈各区域的协作分工,完成了由圈层结构向网络结构的渐进演变,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创新和结构转换能力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城市战略地位和作用、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等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发现京津冀城市内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行政区不平等问题突出。从京津冀经济联系强度指标、城市集聚与辐射影响量指标对京津冀城市联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京津冀城市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但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京津冀“一主两副三带”的网络型的空间发展模式。  通过对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的分析,借鉴日本首都圈政府的推动与协调、建设副都心和新城、完善区域职能分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经验,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网络型空间发展模式和弱化行政区划。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创新城市协作机制,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使之更加长久、可持续地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制度创新的手法不断涌现。它们的目的均是为了让企业的运作更贴近市场经济的规范模式,同时广大员工又可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充分受益。此时,对作为制
该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出发,从当前全球金融运作体制的主要特点、金融全球化的界定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加入WTO所面对的国际金融背景,以及中国加入WT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分别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和国际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主要是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后两个部分集中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对现有
自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定向增发作为股权融资的一种方式被市场广泛使用,相比其它股权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具有审核时间短,对公司无业绩方面要求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