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服务业的主体和核心。但是,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显著变化。由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业中的地位开始动摇,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尤其是存款业务不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和严重侵蚀。与此同时,投资基金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投资基金的迅速崛起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商业银行的生存。正是基于商业银行的衰退和投资基金的崛起,人们对商业银行的前景产生了怀疑甚至逐渐失去了信心,并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有关“商业银行是否会被投资基金替代”的争论。这是本文的背景,也是第一章介绍的内容。 第二章对商业银行和投资基金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比较涉及脆弱性、“三性”以及金融制度变迁等方面。结论是,投资基金未必优于商业银行。 第三章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和投资基金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体现为两个层次:1.商业银行发挥着一些投资基金所不具备的功能;2.在商业银行和投资基金的共性功能方面,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因此,即使仅从制度功能角度看,二者也并不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只是以金融分工细化为特点的制度进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制度功能优化现象,是金融中介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并不能说明商业银行制度衰落,特别是当我们注意到商业银行大量的制度改进和业务创新现象后,更不应仅仅根据一些表象的变化就得出类似结论。我们只能说,在有些领域比如吸收存款中,商业银行遇到了来自投资基金的挑战而不是完全替代。可以这么说,投资基金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的“专才”,而商业银行则更像是一个“全才”。 第四章着重从投资者选择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社会中不可能只有风险偏好者也不可能只有风险厌恶者。投资基金的出现则可以满足那些风险偏好者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产品的固定利率对投资者而言可能也是一种风险,因此,开放式基金也有可能正是部分风险厌恶者的选择。但这和要说明的问题并不矛盾,那就是,投资基金和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的诉求。从投资者选择的角度出发,应该是一种基本的且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投资基金即使在发挥和银行相同的功能时,也不能完全替代商业银行。 第五章则从正面分析了投资基金和商业银行共存共生、互相合作的可能性。两者可以在业务上进行合作。商业银行可以为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可供利用的资源,降低了投资基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投资基金的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欧美国家的例子则用事实证明这种合作不仅可能而且会带来“双赢”的结果。 一般而言,在谈到制度竞争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市场份额升降等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本质应当是竞争的展开方式和前提。在投资基金出现及与商业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效率”才是推动这种竞争不断升级变化的真正力量,它是蕴藏在金融系统不断向前发展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站在金融功能观的角度,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是为了使其共性功能发挥得更加完善,从而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站在投资者选择的角度,不同偏好的投资者都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投资工具,这正无疑是金融系统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其外在反映便是投资基金和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升降变化。 正确理解投资基金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效率至上的金融发展观”是一把最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