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躺平即正义》一文风靡网络和各大社交平台,“躺平”一词入选2021年十大网络新词,“躺平”一跃成为新的流行亚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躺平”现象作为网络时代流行的青年亚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尴尬的生存处境以及切实的利益诉求,成为管窥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内心想法的重要指标。网络亚文化中,青年“躺平”现象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质和时代感。“躺平”主要通过对主流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躺平即正义》一文风靡网络和各大社交平台,“躺平”一词入选2021年十大网络新词,“躺平”一跃成为新的流行亚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躺平”现象作为网络时代流行的青年亚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尴尬的生存处境以及切实的利益诉求,成为管窥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内心想法的重要指标。网络亚文化中,青年“躺平”现象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质和时代感。“躺平”主要通过对主流文化的挪用,并二次加工成“躺平”风格的符号。作为对“佛系”身份认同的行为递进,以低欲望消费方式体现对消费主义的温和式抵抗。“躺平”群体主要通过建构风格和仪式性抵抗,以达到追求身份认同的目的。“躺平”文化的流行也带动了相关商品的营销,使“躺平”的符号从线上传播扩展到线下传播,实现了文化资本的积累。然而和所有亚文化一样,“躺平”文化同样也会被主流文化所收编,占据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方式有两种:“意识形态”的收编和作为“商品”的收编。“意识形态”收编方面,主流媒体通过夸大其负面影响,扭曲其价值取向,削弱了“躺平”群体的抵抗力量。“商品”收编方面,亚文化通过商品符号在向大众靠近的过程中,消解了自身的异质性,逐渐转变为消费主义下的流行符号,消解了最初的抵抗风格。“躺平”作为青年群体的“安全阀”,虽然有着释放压力避免社会冲突的功用。然而,我们也需要对“躺平”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有所警惕,避免青年迷失于悲观主义、价值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这就需要政府从经济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培养及住房需求等方面入手,为青年扫除障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和创新精神。媒体应该在加强正向引导的同时,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为公众提供准确、权威、可信的信息,让公众能够了解“躺平”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的意义,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苛责批判。教育要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同时,青年个人也要理性对待“躺平”的文化思潮,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背景进行分析和处理,不断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我国正在加速数字化进程,年长世代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正经历着生活的线上化,然而随着社会数字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年长时代的数字媒介使用困境逐渐凸显。因此本文围绕年长世代对数字媒介的接触与使用行为,试图从代际反哺角度研究年长世代适应数字化社会议题,提出有效的反哺策略,帮助年长世代登上数字社会的列车。本文的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实现文本处理,即以经典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作数据处理,以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民众的财富增值欲望和财经信息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十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财经新媒体的崛起,目前已经形成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与短视频三足鼎立的新媒体传播格局,人们获取财经信息的手段也趋向多元化。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传播高效、形式多样化、数据可视化、简短清晰、专业性强、兼有深度等优势,成为众多财经媒体传播矩阵中的重要一环。财经类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成为人们日常娱乐、学习、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的出现不仅整合了音视频、图文等多种媒体形式,同时吸收了社交媒体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充满交互性和黏性的新型媒体形式。然而,短视频碎片化、海量化等特点在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上的负担。现有研究发现短视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受过量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社交媒体倦怠,这种情绪上的负面响应会进一步导致用户不同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下沉提高了乡村女性的媒介可见性,使得原本属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她们可以自主把握自身的媒介形象,进行积极的“自我呈现”。研究借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研究对象聚焦作为“表演者”的乡村女性,以其在抖音平台的短视频为切入点,分析长久以来处于失语状态下的乡村女性是如何进行自我形象呈现的。首先,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线上参与式观察,对87名乡村女性进行形象呈现的账号,以及她们
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类短视频不仅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售卖特色农产品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而且成为展现乡村形象的重要窗口,增进了城市居民对乡村的认同,这些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所以有必要对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开展研究。在这类短视频中,情感因素对于促进其传播不容忽视。因此,本文以共情传播理论为依托,以乡村美食类短视频
微信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之一,拥有着极大的用户,也逐渐成为老年人进行交流的工具。老年人作为微信谣言的易感人群,他们的传谣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2022年的90条谣言样本作为基础数据,对微信谣言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强度展开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和社交因素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老年群体对微信谣言的受谣程度、传谣意愿及其行为的影
截至目前,B站已入驻覆盖全国各级报纸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类主流媒体,与团系统、政法系统、军事系统、医疗教育系统、文旅系统等各个政务领域深度合作,央视新闻在B站内容上不断革新,打造了独有的特色内容生态,全方位打造资讯内容新标杆,致力于为用户带来一线资讯,而且有记者主播等媒体人IP内容分享,央视新闻在B站平台的报道形式上更具备平台属性。央视新闻作为国内拥有高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与二次元弹幕网站B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健康传播的重视得到了提高,在家庭领域内,作为“数字移民”的亲代没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子代向亲代进行健康传播反哺的现象。在过往研究中发现,反哺现象的出现都是基于家庭场域内子代和亲代出现了代际差异,健康传播亦是如此。当子代和亲代在互联网进行健康传播时,代际差异便出现了。在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老龄化和数字化的两大趋势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
伴随性学习视频作为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引起了青年群体的关注。B站是Z世代的聚集地,伴随性学习视频在B站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受到青年群体们的青睐。本研究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出发,以B站中的伴随性学习视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仪式观、仪式传播等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对B站中的伴随性学习视频受青年用户青睐的原因、如何影响用户以及仪式的传播等问题进行具体剖析。研究伴随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的官媒《农民日报》研究农民媒介形象,为我国进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官媒更好地报道农民形象提供参考。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文选取该时间段内《农民日报》中的457篇人物通讯报道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