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碳酸酯聚氨酯(polycarbonateurethane,PCU)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聚碳酸酯聚氨酯Chronoflex C?和Chronoflex AL?为基本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加工成可应用于人体的心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本文对静电纺丝技术中的多种工艺参数,包括溶剂、溶液浓度、体积流率、纺丝电压等,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得到了具有理想微观结构的支架。同时讨论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明胶的静电纺丝过程,结合聚氨酯静电纺丝,改进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期在血管组织工程或者构建等方面应用。本文以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四氢呋喃(THF)作为聚氨酯的溶剂,将两者进行不同比例混合,考察混合溶剂对静电纺丝过程的影响。混合溶剂中DMF含量对纺丝结果影响较为明显,当DMF在混合溶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50%时,容易形成珠丝,且珠丝现象很难受到其他工艺参数的改变而发生改变。DMF在混合溶剂中的比例为50%时较为合适,继续减少DMF含量,容易形成严重粗细不均匀的纤维,且纤维之间粘连情况较为严重。通过进一步的考察电压、溶液浓度、溶液体积流率来确定聚氨酯静电纺丝的最佳工艺条件时发现:纤维的平均直径在随电压的变化过程可能呈现不同的规律变化。当采用的电压介于15-20 kV时,形成的纤维平均直径较大,多在1μm以上。只有极个别样品的平均直径为429 nm ,方差仅为0.065。当电压介于20-35 kV时,可以获得最小直径为265 nm的纤维,其平均直径为420 nm ,纤维分布也较为均匀,方差仅为0.103。溶液浓度及体积流率对静电纺丝的影响基本上呈现出单一性规律,通常随着溶液浓度或者体积流率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随之增大。以冰醋酸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明胶静电纺丝,不仅可以获得最细为几十纳米的纤维,同时减少了纤维支架的毒性。纺丝完成后,用戊二醛进行交联,获得韧性较好的明胶纤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