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发展,农业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发展的趋势。在东亚一体化中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重点,然而从中国与东盟各自的特点来看,双方在农业生产上各有各的优势,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着竞争性和互补性。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区域内农产品贸易便成了双方更为关注的对象。本文研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研究背景,首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现状总结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东盟各自的优势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分析。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不仅存在着竞争性,同时也存在互补性,本文着重从资源上的互补和技术上的互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并探讨了未来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各具差异,在地理位置、农业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市场等的差异,这些都成为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2005年-2009年数据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七国为样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别回归出中国与东盟7国农产品贸易模型,寻找影响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由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GDP总量)、需求能力(人均GDP总量)、人口数量、运输成本(空间距离)和共同边界量等。这些解释变量均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水平。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以互补性为基础的产农产品贸易,进出口贸易的农产品大多都是初级产品和农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双方在加强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欲望越来越强,而在农产品贸易上层次偏低,这是制约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明确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面对的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从加快发展区域合作战略、倡导进行国家合作战略、实施产品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四个大的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