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影响,将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往往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这种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专业技术教育,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徘徊、茫然、浮躁和信仰缺失,成为困扰年轻一代技术工人的重要因素,也为社会不稳定埋下了严重隐患。如何在培养技术工人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获得持续创新、创业的动力,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思想难题,而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壤,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体,重在修身养性,对于塑造合理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精神支撑,具有极为有效的指导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简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中概述了珠山职业学校开展国学教学的背景,重点介绍了中职学校学生素质问题;第二章介绍了珠山职业学校开展国学教学的现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国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不仅介绍了国学教学的不足,而且探讨了改进措施。就该个案来看,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早就注意到了技术类学生群体所存在的精神和意识缺陷,并尝试利用国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和明确的职业意识。经过七八年的探索,该校已经逐步构建起了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以及实践活动,形成了初步的国学教学体系,应该说,这是对多年来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偏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格滋养的必要补充。但是,就珠山职业学校国学教学的成效来看,如何利用国学教学丰富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如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对国学的概念、内容把握不准;职业学校领导层习惯了技能训练思维,缺乏人文教育的意识和经验;尚满足于技能训练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象征性地添加几门国学类的课程,不知道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