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更是信息社会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正如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将比其它力量更大地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一样,网络发展也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也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天的德育工作必须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研究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这对规范青少年的网络生存,引导其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当前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本文的写作出发点和目的。 第二部分:现代网络社会需要道德教育的支撑。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它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性、社会性,也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既充满人性,也滋长人性中的劣根性;既有有序性,也有无序性。因而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它也是一个充满问题和矛盾的真实社会。诸如:网络的全球性特征,易导致青少年道德价值观迷失,民族意识弱化;网络的隐蔽性特征,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青少年道德人格缺失,道德情感冷漠;网络的多媒体化特征,易导致青少年认知倦怠,道德判断力削弱。可见网络社会中诸多复杂问题期待呼唤着道德建设的介入。 第三部分:网络道德教育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学校传统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二者具有自身不同的特征。但我们可以看到网络道德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对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封闭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互动性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教育者单边主体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及时性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滞后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趣味性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灌输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普遍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隐蔽性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正面性的超越;网络道德教育的仿真性特征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规范性的超越。但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正在构成一个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结构,共同构建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相互交融的教育系统。德育工作者应分别利用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不同的优势特征,相辅相成做好德育工作。 第四部分: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回应策略。面对新形势,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贯彻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原则;顺应规律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原则;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原则: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原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还应将网络与学校教育改革等现实现象作为一互动整体进行剖析,找准备要素切入点。网络环体要注重借鉴,加强管理,过滤净化。采用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审查,严格网站分级。推进信息产业的立法和执法。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学校介体要推动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建立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制度,树立正确网络观。建立网络行为管理和指导机制,培养正确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者主体要树立教会选择的新理念。这是信息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期待。是受教育者主体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网络社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根本挑战;受教育者主体应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一方面要有明晰的网络道德规范,提供行为指导。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凸现个体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