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根据近年来大田的实际生产经验和气象资料(参照常年棉花蕾期、花铃期强降雨自然洪涝灾害规律),人工模拟蕾期、花铃期的强降雨环境进行间歇性土壤涝渍处理,利用优化成铃的基本原理,从栽培途径探讨抗洪涝避灾害机理,为涝渍下棉花实现稳产保收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于2007、2008年分别在南京农业大学网室、江浦试验站进行。以科棉3号为材料,设计土壤渍水因子4个处理,研究不同涝渍处理下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成铃的时空分布、叶片的生理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涝渍处理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显示自然
其他文献
Since the first case of novel H7N9 infection was reported,China has experienced five epidemics of H7N9.During the fifth wave,a highly pathogenic H7N9 strain eme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环境影响很大,其中光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方面,光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另一方面,作为光信号调节着植物生长发育进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去黄化、向光性及向地性、避荫性(shade-avoidance)、茎秆伸长、叶片开张、气孔开张、叶绿体运动和开花期等。可见,植物光信号转导途径控制着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进程,如果人为地导入光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关键基因
624R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以其作为父本已配制多个油菜杂交种,但是存在千粒重较小(约2.5g)且无除草剂抗性的缺点。本研究以624R为轮回亲本,以ZY50为大粒(约4.3 g)供体亲本、7-5RS为苯磺隆除草剂抗性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定向改良恢复系624R的千粒重和苯磺隆除草剂抗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24R千粒重改良DH群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掖478 为轮回亲本,分别以B73、吉1037、sh15、中自01、87-1、齐白80、Mo17、丹340和齐319 为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四代回交,四代自交,获得了413个导入系。对导入系
几年前,在筛选明恢63/Bt转化系时获得了一株低结实率突变体。之后,利用TAIL-PCR技术对该突变体进行了插入位点分析,结果显示;由两个拷贝组成的外源Bt基因大片段的插入位点是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短臂靠近着丝点的位置上;进一步的序列比对分析证实该外源Bt基因大片段是插入在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之中。该突变体现已定名为tls (Temperature-regulated Low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