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四十年来一直从事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一个援外人员,十年来我接触了大量的对外援助实务,对中国的援外工作有比较切身和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我除认识到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的重要作用之外,也深切地体会到我国在对外援助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由此我深感中国对外援助尤其是援外方式需要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加强研究我国援外改革的问题,及时探讨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国际经济学的资本运动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国外资源利用理论,以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1995年对外援助改革后经营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一、 对外援助工作理论基础、历史阶段和作用1、 对外援助属于资本运动的范畴,以资本运动为主导,并伴随着资源、技术和生产力等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面向未来的投资,是援助国的一笔战略支出。中国政府的援助历来不带任何政治条件,同西方国家的援助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2、 我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始于1950年,可分为不同的五个阶段。50年来,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有力地配合了我国外交和外经贸工作的开展,对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创造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5年之前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受援国的要求和中国的可能,通过政府间商谈,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基本上是向受援国提供无息贷款。<WP=3>主要的援助方式有: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现汇援助和军事援助等。二、援外改革的必要性1、 冷战之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援外方针、方式需要不断调整。2、 50年援外的经验和教训。1) 要恰当地评价援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的作用。 2)援外规模和比例不合理,援外方式陈旧,项目管理问题严重,大量的到期贷款无法回收,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援外事业的发展。三、1995年援外改革的基本内容1、在新形势下,援外改革的基本目的和作用是: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改革创新,能够利用有限的援外资金扩大援助规模,提高援助效益。3、 改革的主要内容:积极推行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方式、推动援外项目实行合资合作等方式;适当扩大无偿援助比重,一般不再提供新的无息贷款,适当调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结构;做好援外贷款回收工作;加强援外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 问题研究之一——优惠贴息贷款的推行和存在的问题1、 政府贴息贷款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带有赠与成分的优惠贷款,它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借款,其优惠利率与银行基准利息之间的利息差额由政府的援外费补贴。年利率在2-5%之间,贷款期限一般为8-10年。详尽描述了优惠贴息贷款的发放原则、条件、程序和取得的成果。 2、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贷款期限短、利率高,影响框架协议的签订和项目的落实。 2)“政府行为,商业操作”,外交需要和商业利益难以融合。 <WP=4> 3)优惠贷款的来源不多,难以解决扩大贷款规模与规避风险的矛盾。 3、对策建议1) 制定合适的援外方针、国别政策。2) 提高贷款的优惠条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3) 严格科学地评估项目执行企业,明确各方的责任。五、 问题研究之二——推行援外项目合资合作对外援助方式又一重大改革。是一种援外和投资、贸易和其他互利合作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方式。特点是:中国政府和受援国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中外企业直接合作。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相比于优惠贷款,它实际上是为中外企业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便利,主要问题是贷款数量少,使用期短,手续繁杂。六、 问题研究之三——援外规模、结构和布局的改革90年代以来的援外规模已远远不能适应各种复杂形势和重大任务的需要。要根据国家综合实力和外交、外经贸工作开展的需要,科学地确定援外规模,以及合理的布局和结构。七、 问题研究之四——贷款偿还很重要但一直缺少政府关注,是笔者多年注重调查和研究的问题之一。在论文中提出“能否回收贷款事关我国政府尊严”这一新观点,着重指出不能回收贷款的问题和后果。针对问题提出全新的观点和建议:1、 首先要改变观念,我国政府不一定是永远“不逼债”。商谈贷款偿还问题,并不是逼债。2、 债务重新安排:减免、用回收的援款设立专门基金。3、 以受援国的出口商品、债转股等方式来偿还。八、 <WP=5>结论与认识实践证明,1995年之后我国援外改革是成功的,它符合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趋势,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综合发展国力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是任何其它经济合作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必须加强改革中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及时总结经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