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建筑的文化解读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主教堂作为一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建筑类型,而且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天主教堂独特的建筑结构特征,丰富的符号象征含义使得教堂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以北京西什库天主教教堂为研究对象,从教堂的外部结构、装饰造型、内部空间、物件陈设等方面进行文化意义的解读,并从文化人类学、象征学等角度,对每一部件的核心意识、符号象征进行细致分析、对比与评价。   本文首先回顾了天主教在华的历史沿革和北京地区天主教的发展史,着重阐述元代、明清、与近现代时期天主教在中国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传播。列举了著名的传教士对天主教在北京地区发展作出的贡献,介绍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几次重大挫折和原因,以及现今天主教在北京地区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天主教在北京地区的几次起伏,西什库教堂也历经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北京最大最壮观的哥特式教堂。   北京西什库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借鉴了许多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征。本文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历史,重点阐释了哥特式教堂的典型建筑特征所内含的文化与宗教意义。作为人类宗教建筑史上最为辉煌的标志之一,哥特式教堂宏伟精巧的建筑结构,丰富的文化意义与深刻的宗教象征使其成为人类深层文明的典型代表。哥特式教堂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崇高的宗教理想和渴望冲破痛苦现实的诉求。   对于西什库教堂的描述与分析,按照人们行走的足迹来进行。对教堂建筑特征与文化意义的观察与阐释,实际上是审视人类自身的一段旅程。从入口的大门开始,穿过前廊、中殿,到达祭坛,环顾左右的小圣堂与庄严的雕像,这种空间上的延续与跨越,事实上也代表着人心灵的洗涤与成长。感悟教堂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含义,对于研究天主教文化至关重要。   本文的最后,着重分析西什库教堂建筑中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教堂既借鉴了西方典型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式”形象。天主教从欧洲传播至中国,哥特式风格更是天主教文化的典型产物。这种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渗透,造就了西什库教堂。与此同时西什库教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无论是曲折的历史进程,还是人为的建设与改造,都反映着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变迁。对于西什库教堂所代表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层的了解天主教文化。
其他文献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正式提出变法主张,三年后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该律引入了众多当时国际上先进的商法条例,在内容上符合了中国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由于清政府制
在唐朝,御史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因素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御史弹劾权的完善。简单的说,御史制度能否达到一定的高度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具有民事执行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对执行机构及其人员违法、不当的执行行为实施监督的一种监督方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因其具有监督权力的法定性、监督行为
异化概念的产生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之前的近代哲学史上,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