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习总书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中国企业不断加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脚步,积极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的竞争中,以此国内众多企业已将国际化战略纳入企业公司层面战略的重要部分。然而,TCL因收购阿尔卡特在2006年陷入大幅亏损、上汽折戟双龙的事实均对欲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是会增加企业绩效,还是削弱企业绩效?国内外学者希望通过理论分析辅之以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可借鉴的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基于“国际化折价”或“国际化溢价”理论,默认企业科学推行国际化战略即可获得最大化的潜在收益,忽略了企业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获得绩效的关系路径中不容忽视的企业层面的关键因素,比如企业产品多元化策略、无形资产投资等变量的调节作用,因此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够细致。鉴于此,文章通过研究无形资产投入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表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企业当年无形资产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影响”的逻辑框架,利用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商务部《1980-2014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名录》,收集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细致的验证了上市公司在国际化战略层面和无形资产投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两个维度即企业国际化深度(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和国际化广度(企业国际化经营所涉及的国家数以及这些国家与母国市场的心理距离)与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关系存在并不相同的关系。对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扩展国际化广度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而加深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就无形资产投入的调节效应来看,企业当年无形资产投入抑或是剔除了土地所有权的无形资产项目对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负向关系均有削弱作用但不显著;企业当年无形资产投入抑或是剔除了土地所有权的无形资产项目对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均有显著削弱作用。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当年无形资产投入会消耗企业资源进而降低企业当期收益,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企业拥有的专利权、软件、研发等非土地使用权类的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会对国际化企业的绩效表现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和以往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从国际化战略管理全过程的视角出发,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的并系统的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无形资产,应对国际化战略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从而获取潜在战略收益。文章的最后对研究的局限处做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