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苑判教思想研究——以慧苑对法藏判教的质疑及澄视对慧苑判教的批判为中心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慧苑对法藏判教的质疑及澄观对慧苑判教的批判为中心分析慧苑的判教思想,探讨三者思想之异同及其原因,以期研究彼时华严宗的法统传承、宗派间关系及佛教与儒道的关系,力求清其源头、明其端绪、疏其流变、究其旨归。
   始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的中国佛教判教理论是一种独特的佛教思想史观,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达了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教理发展的整体认识,体现了中国佛教学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佛教流行的学说、盛行的宗派、宗派间的交流及佛教与儒道的互动。
   与南北朝时期判教在学派林立的大背景下产生不同,隋唐时期的判教伴随着宗派的创立和发展。华严宗是兴盛于唐时的重要宗派之一,由法藏创立。慧苑为法藏上首弟子,本应继承法藏成为华严宗宗祖,却由于受到中兴华严的澄观之批判而失去了宗祖资格且被摒除出华严宗正统。慧苑受到澄观批判的原因,一是慧苑质疑其师法藏的判教,尤其质疑法藏判教中“顿教”判释设立的合理性;二是慧苑判教时,将儒道纳入了判教体系。
   法藏以“五教十宗”判释一代佛教。关于五教,他依据教法的高下深浅,判佛教为小、始、终、顿、圆之五教。慧苑质疑法藏的判教思想,认为“五教”是将天台宗“化法四教”中的藏、通、别、圆改名为小、始、终、圆,并加入天台宗“化仪四教”中的“顿教”组合而成,因此五教判释混淆了判教标准。慧苑尤其质疑“顿教”判释在法藏判教中的合理性,认为“顿教”不能成为独立的教法。之后,澄观将法藏的“顿教”判释直接等同于禅宗以为法藏辩护。
   慧苑对法藏判教的质疑及澄观为法藏判教的辩护表明三者在判教立场和判教意图上的差异。法藏为华严宗创宗人,其判教时,虽受天台宗影响,但更追求华严宗本宗思想特色。与其立场相应,法藏判教的意图是如何在佛教各宗争鸣的情况下,统一当时各宗各派的新旧异说,将其熔为一炉,凸显出华严宗的殊胜。慧苑的判教立场和判教意图与法藏明显不同,慧苑所处时代,华严宗的地位已经确立,他更多的是在反省法藏判教思想的合理性,主张厘清觉悟的方法与内容以探寻义理的纯粹性。至于澄观将法藏判教体系中的“顿教”判释直接等同于禅宗,一方面与澄观个人曾经问学于禅师的经历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鲜明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宗派兴衰的流变:法藏所处的时代(公元643年—公元712年),禅宗尚处于宗派建立的酝酿期,而至澄观时(公元738年—公元839年),禅宗已然成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宗派。澄观将法藏判教中的“顿教”判释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派接轨有利于弘扬华严宗。
   慧苑受到澄观批判的另一原因是其判教时,将儒道纳入了判教系统。慧苑在质疑法藏判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判教说,即将佛教判为“迷真异执教”、“真—分半教”、“真—分满教”、“真具分满教”四教。其中“迷真异执教”将印度的九十五种外道和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三家学说涵盖其中,此种判释遭到了澄观的严厉批判。澄观认为首先应该区分佛教思想和非佛教思想,其次才能针对佛教内部的教法进行判释。
   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佛教与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直到东晋时期,佛教总体上处于对儒道的依附状态,东晋时期至南北朝,佛教对于儒道转为一种抗衡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相互了解不断增强,至隋唐时代,三家在更大程度上相互竞争进而相互了解。可以说,直至隋唐,佛教对儒道进行批判是主旋律,也正是在批判中,佛教在中国越辩越盛,一步一步地与中国固有的本土文化砥砺、磨合。慧苑将儒道纳入判教体系也还重在批判,但不可否认,鲜明地将儒道纳入判教体系的做法意味着佛教与儒道互动道路上的转折:从批判的主旋律逐渐过渡到融合的主旋律。慧苑之后,澄观的弟子宗密深受慧苑判教思想启发,体会到三教合一的大趋势,也将儒道纳入了其判教体系。自此以后,三教合一的融合趋势在更大规模、更深程度上展开,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该文从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分配不公日益明显的国情入手,对现阶段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从以调节收入差距为目标,提出中国改革个人所得税势在必行.第二部分论述了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过程,及现阶段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及税制改革的理论研究.第四部分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进行了构想.收入差距是当今社会各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随着
在思潮涌现的西方哲学史中,关于真理问题的哲学探讨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与科学层面上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哲学方法论与认知思维的发展与创新,在哲学抽象思辨的基础上所凝聚而成的大数据思维拓宽了传统真理问题的研究视角,并且为真理内涵多维度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路径。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数据方法,同时也是认知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在其基础上的大数据思维
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趋势和倾向,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致力于现代西方哲学两大传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试图找到双方共同的一些根源。分析哲学开始关注现象学的重要人物,现象学也在研究中借用分析哲学的发展成果。笔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述了两种哲学发展的源流、特征及其现实困境,进而凸显其交流与对话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其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由此为现象学与
学位
人类行动作为社会科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然而,行动本身是一个复杂体,它不仅有外部表现的多样性,更涉及到个体的内在精神状态。行动研究的几种传统研究方式:行动因果论、目的论以及意图理论,虽然逐渐成为行动研究领域较为权威的理论,但始终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行动因果论”主张把心理状态作为行动的理由,却未能将“心理活动”与“行动”的关系给予合理解释,
离身认知由于自身理论内核的限制而产生理论延申的困境,加之二十世纪末以来的脑科学发展不断冲击传统认知主义,这种以身心二元论为内核的认知观念在科学的身体研究中与事实出现偏离,并逐步被认知研究者所放弃。基于这样的背景,一种身体为认知主体的认知观念“具身认知”出现,它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与现代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性为认知提供了新的进路,并发展出多种研究路径与立场。具身认知虽富有优越性,却在其理论建构
学位
现代中医是一门常规科学,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医学成就,另一方面采用了临床医学的范式,后者使其能够进行常规科学活动。受临床医学范式的影响,现代中医试图改造传统中医的五运六气言说,五运六气的名称和隐喻。但这一改造面临着困难,这使现代中医对五运六气的应用处于矛盾当中,现代中医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时而试图还原五运六气,时而又不得不留存它们。福柯的临床医学思想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如果五运六气所言说的是可见
学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名化工冶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致力于化工原理强化冶金过程,为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学科方向从“化工冶金”发展为受国内外同行重视的“过程工程”,开辟了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技术关键领域和重要的学科方向。经中编办批准,2001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过程工程是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转化过程中物质的
学位
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地质学科的特点,就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那样:“地质学是研究那些不但是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许多理论、假说是对观察的概括,是由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过程中经过讨论发展起来的。地学观察方法,是地质学发展过程中用到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是地质学家有目的、有意识、有
学位
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篇涉及对性、情、心、乐的论述,其“性情论”清晰、深刻,“情”在其中的位置尤为重要:知“情”成为领会儒家人性论思想的重要环节。“性情论”与“乐”的艺术起源、审美特性、审美价值密切相关。《乐记》以“乐”为论述核心,始终体现一个“和”的理念,同时涉及到对社会人事与天地自然的论述。《乐记》是用一个美的形式建构起来的有机体系,“乐”使“和”的理念渗透到了体系的各个环节。  两文本都涉
学位
本文是关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的历史主义本质及其问题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经典论述是由伽达默尔本人在1965年的经典论文《诠释学与历史主义》中给出的。理解的历史性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就是历史主义。它是在海德格尔对此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在本质上仍然未能摆脱激进历史主义的本质。  历史性是此在的存在方式,人的历史性的存在不仅体现在人的理解的历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