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CD治疗C5/6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与安全范围分析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行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术入路进行C5/6节段基础解剖学研究,找到—固定的解剖标志点,研究其与周边重要组织的结构关系,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安全范围,指导手术中操作,为临床手术安全操作提供参考,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用5具成人尸体标本,模拟临床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C5/6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入路,规范地行穿刺,并对穿刺、置管入路的行径行局部解剖,观察局部解剖组织,充分暴露至C5/6节段椎板、上下关节突,找到Q点(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与其椎板移行部形成的交点),通过分别对5具尸体标本共10个C5/6节段间隙进行解剖学研究,以细针保留C5/6节段Q点的位置,应用磨钻磨除周围骨质,配合椎板钳、咬骨钳、骨刀对骨块进行处理,先保留穿刺针外侧上下关节突、侧块的骨质,方便测量C5/6节段上下关节突的宽度f和厚度g,之后再充分暴露出颈5/6节段颈6神经根、椎动脉、硬膜囊,最后切断脊髓并完整去除,切除C5、C6后方的后纵韧带,暴露颈5、颈6椎体、颈5/6椎间盘平面,配合尖刀、铰刀、髓核钳去除椎间盘,暴露颈6沟突,采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测量C5/6节段Q点到各结构的最短距离:Q点至神经根的垂直距离a、Q点至椎动脉的垂直距离b、Q点至硬膜囊外侧的垂直距离c、Q点至C5/6节段椎间盘平面的距离d,Q点至C6椎体沟突的距离e,因为不同节段椎间盘与相应节段神经根存在不同平面上的关系,我们也需观察Q点至C5/6节段椎间盘的轨道上与C6神经根的关系,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对的安全范围;[结果]Q点至神经根的垂直距离a(5.06± 1.14)mm,Q点至椎动脉的垂直距离b(4.48±0.69)mm,Q点至硬膜囊外侧的垂直距离c(12.54±0.99)mm,Q点至C5/6节段椎间盘平面的距离d(10.22 ±0.83)mm,Q点至C6椎体沟突的距离e(7.52±0.83)mm,过Q点的C5/6节段上下关节突宽度f(13.61±1.59)mm,过Q点的C5/6节段上下关节突的厚度g(6.95±0.70)mm;[结论]Q点是P-PECD术中能在内窥镜下识别的标志点,以Q点为标志点得出的相对安全范围对P-PECD术中安全操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与传统TESSYS技术在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分析2016.12-2018.1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传统TESSYS技术、TESS
婚姻、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家庭生活往往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书信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私下交往的工具,常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交流双方的关系状态,因此,书信对于研究人物的生活、思想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马丁·路德流传下来的通信总数多达3600余封,其中他与家人的通信数量仅二十余封。虽然现今可供查阅的马丁·路德与家人的通信数量并不十分可观,但在这为数不多的二十几
目的:检测泛素连接酶UBE3C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处理对ERα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UBE3C表达的影响;明确UBE3C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
目的:本研究从百余种中草药化学成分及其衍生物中筛选出体外高活性抗炎化合物,并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上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的
粘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群体行为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类上属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的δ分支。粘细菌可以滑行运动,具有捕食特性,能产生结构新颖、种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联合复方黄杞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针药联合的治疗机理,探讨眼针联合复方黄杞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优势,为治疗眼肌型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逐渐进展、严重致死的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有研究报道调控视黄酸信号(Retinoic acid signaling)对ALS的病程进展具有保护作用,但至今尚未获得确切的研究数据来确定该假说。为此,我们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ALS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神经元死亡的可能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Tg(SOD1*G93
第一部分SOCS3在脂多糖诱导小鼠脑缺血药理性预适应炎症抑制作用研究目的:从整体小鼠上探究脂多糖(LPS)药理性预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子3(JAK2-STAT3-SOCS3)信号通路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TLR4-My D88)炎性通路两通路之间
目的:报道伴眼部异常的TTR基因Glu74Lys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familiar amyloid polyneuropathy,FAP)中国人一家系,探讨其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详细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患病成员的临床表现,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测等辅助检查,并采用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基因芯片捕获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该中国家系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结果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新生儿心功能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