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组织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组织中Ca2+浓度、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咀嚼肌紊乱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20只(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g-250g,通过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每日注射磷酸肌酸钠,不拔除牙齿;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每日注射磷酸肌酸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不拔除牙齿;D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拔除左侧上颌磨牙。模型建立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其双侧咬肌组织,制备匀浆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Ca2+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活性试剂盒测定;另外取部分咬肌组织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D组拔牙侧Ca2+浓度较其非拔牙侧(P=0.007<0.01)、较其正常对照组C组(P=0.009<0.01)、较B组拔牙侧(P=0.01<0.05)均有明显升高;(2)D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其非拔牙侧(P=0.001<0.01)、较其正常对照组C组有明显降低(P=0.003<0.01)、较B组拔牙侧(P=0.001<0.01)也有明显降低;(3)B组拔牙侧Ca2+浓度与其非拔牙侧、与其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差值无统计学意义;B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与其非拔牙侧、与其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差值无统计学意义;(4)D组非拔牙侧Ca2+浓度及Ca2+-ATP酶活性与其正常对照组C组及B组非拔牙侧比较未见明显差异;B组非拔牙侧Ca2+浓度及Ca2+-ATP酶活性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组拔牙侧咬肌组织中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肌原纤维排列整齐紧密,Z线、M线、A带、I带结构整齐连续,线粒体结构正常,可见清晰内嵴,毛细血管管腔开放;而D组拔牙侧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差较大,肌原纤维排列不紧密、可见部分肌纤维断裂、Z线、M线不连续、线粒体肿大膨胀、线粒体内嵴模糊不清,毛细血管管腔挛缩,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偏侧咀嚼可以使咬肌组织中Ca2+浓度升高,可以使咬肌组织中Ca2+-ATP酶活性降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的应用使得偏侧咀嚼后的咬肌组织中Ca2+浓度及Ca2+-ATP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超微结构也接近正常对照组织。本研究一方面证实了偏侧咀嚼使咬肌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另一方面证实了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对偏侧咀嚼后的咬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TMD中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调查中学生龋病及牙周病流行情况,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分析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学生口腔保健规划与目标,合理配置口腔卫生保
【摘要】由于受低年级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的影响,表演在课堂中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模仿人物表演、模仿动物表演、模仿情景表演……不仅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意思,迅速掌握书本知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让其理解表面意思容易,但是把握深层含义还有难度。但是课堂引入表演,为学生身临其境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层次含义打开了一条有效的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于通信传输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虽然通信传输技术能够带来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信号衰减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所以,本文主要对通信传输中
【摘要】“创造性思维”这个词已经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提到。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也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充满变通性和灵活性,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是发散的,不同于常规的。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具有非常规的表现和见解,充满着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学习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