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三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于坚诗歌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他所选择的话语言说方式。本文从口语化、叙事性、节奏感三个方面来论述于坚诗歌的语言艺术。第一,口语化是于坚诗歌语言的典型特点。本章从诗学理论和实践创作两个方面分析于坚诗歌的口语化特征。诗歌的语言问题是于坚诗论的中心。追求口语化语言既是重建现代诗歌精神的突破口,又是民间立场在艺术形式上的体现,同时通过对隐喻的拒绝反抗专制的语言暴力。从创作实践上看,于坚通过运用以下三种艺术手法成功实践了口语化的诗歌写作:一是善于提炼并运用典型化、平民化、日常化的口语式语言;二是巧妙融入对话结构来展开叙述;三是在散文化的诗体风格中融入排比、对仗的修辞方式。与五四时期白话诗人的口语探索以及戴望舒、艾青的口语实践进行比较,于坚为中国新诗的口语化进程作出了新的贡献。第二,于坚的诗歌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叙事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场景的设置和细节的描摹。于坚的叙事类作品善于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营造片段性、日常性的场景以及捕捉最真实的生活细节;二是于坚诗歌语言的时间性。这一特点尤其反映在那类叙写人物的作品中,在这类作品中,他总是将时间线索贯穿全篇,以极富时间性的语言为普通人立传,关注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三是反讽手法的巧妙融合。于坚诗歌中的反讽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存在式反讽。在叙事时融入反讽的手法,能够充分施展口语语言风趣幽默的优势;四是戏剧化因素的植入。本节从戏剧独白、戏剧对白、戏剧旁白三个方面来分析于坚诗中的戏剧化特征。于坚诗歌的叙事性是有别于传统叙事诗的,淡化了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刻画,融入了更多现代性的表现手法,甚至是对其他文体的借鉴,使得诗歌语言具有跨文体综合性的特点。第三,语言的节奏是于坚诗歌语言的又一特征。本章分别从语音节奏、语形节奏、情感节奏三个方面对于坚诗歌语言的节奏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