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生产方式出现二、三产业界限的模糊化,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2/3左右流向服务业,全球贸易自由化谈判的重心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促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长三角为例,探讨我国1978年以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三种主要载体: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加工区、以发展保税业务为主的保税港区和以发展服务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三种不同的园区开放投资模式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总体上是一脉相承的。其目的之一都是为了促进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企业流通成本。通过对长三角地区FDI的发展规模和投资类型的归纳分析,论述了不同园区开放投资模式对整体FDI的带动作用,指出随着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宽松,这个带动作用会日趋明显。通过实证研究,得出FDI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是带动这一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现有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开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是这一改革的产物。本文认为改革包含两大内容:一是如何与国际多边投资协议谈判接轨。可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美BIT进行对接,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开展中美BIT谈判的试验基地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与自贸区战略。二是充当国家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全国提供经验。目前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试先行“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将原有重事先审批转为重事中、事后监管,对合同、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未来还应在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方面逐步和国际接轨,改革我国现有的投资管理体制,进而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对接试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来运用到全国其他地方,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