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粮食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为了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许多补贴政策,我国也不例外。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用来促进国内农业的稳定发展。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用土地少、资源短缺,农产品供求弹性不对称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使得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粮食产量年年不稳定也是不和谐的因素之一。作为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从2004年至今,中央已经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发展,并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加快进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农业问题,耕地抛荒、土地非粮化、劳动力锐减等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取消了一系列农业相关的税收,还加大对农民资金补贴的大量投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务院于2001年发布了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文件,至2004年,农业补贴政策已经惠及所有农民。同时,国务院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以粮食直接补贴为核心的农业补贴和支持政策,提高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除了“四补贴”以外,在2014年还提出了目标价格补贴,其目的在于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推动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购储备和农业补贴慢慢趋向于目标价格制度。以棉花和大豆为蓝本,推进补贴试点工作,当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比预期的目标价格低时,及时给予农户补贴,保证农户的基本收益。2014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大豆和棉花的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了新疆棉花、内蒙古和东北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并取消了大米的最低收购价。目标价格补贴是为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该补贴政策在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促进粮食生产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粮食生产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的生产有哪些影响,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剖析。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上发挥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各国也有大量的实例。枝江市是我国优质粮大市以及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利益集团选择论、价格波动论、弱质产业扶持论、城乡反差协调论等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现状,并以枝江市为例,通过网上收集和实地调查枝江市2009-2015年的粮食播种情况和相关农业补贴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县市的农业补贴以及粮食播种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该县市存在多数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知识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补贴成本高、补贴资金有限以及补贴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找出数据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实证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并对农业补贴投入效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有很大程度的积极影响,粮食直接补贴对扩大粮食生产面积效果显著,而其它三种补贴效果并不显著且以农机购置补贴效果最不明显,而且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民收入上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粮食产量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研究结果,对枝江市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是要完善现行补贴方式、创新补贴政策,在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也要改变补贴的发放方式,并建立专项定额补贴;二是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定价为准,制定目标价格;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在粮食生产上的重大责任,中央财政也需要建立更多的保障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奖励政策;四是在按照粮食面积补贴的同时,发挥专业农户补贴引导的激励作用,充分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外基于对粮食安全的含义中的“质量”的考虑,对绿色营养粮食、高效节水、绿色种植、低残留农药使用等有利于资源环境友好和粮食安全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有效地促进粮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