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因时用药”规律的文献整理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新兴而热门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医时间医学是现代时间医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而“因时用药”思想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天人相应”、“因时用药”思路与方法。为了全面、系统了解中医历代医家有关“因时用药”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本文收集、梳理历代有关文献,整理分析了有关“因时用药”思想和方法,结合现代时间医学研究,初步探讨了历代医家“因时用药”的机理、“因时用药”适合的疾病病种、“因时用药”方法的种类与规律以及“因时用药”的临床意义等,得出如下结论:1历代著名医家“因时用药”学术思想源流“因时用药”学术思想萌芽于春秋战国的哲学思想。《内经》确立了“因时用药”的原则,《伤寒杂病论》提出“因时用药”的方法、方药,使“因时用药”学术思想得以成熟。金元时期“因时用药”学术思想得到充实和发展,明清时期“因时用药”学术思想的得以完善。近现代文献有关“因时用药”的论述使“因时用药”思想得以现代化。2“因时用药”的机理“因时用药”的机理在于顺应人体年、月、日阴阳消长规律;顺应人体脏腑主时规律;顺应人体营卫之气运行规律;顺应人体气机升降规律,并利用人体与自然界的时间节律同步性和药性的性味予以立药处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3“因时用药”适合的疾病规律如季节发作性疾病、昼夜不同时辰加重的疾病、不同病位、病势的疾病。这些疾病皆具有较强的时间特性,故可通过择食服药提高疗效。4“因时用药”方法的种类与规律4.1根据四时五脏阴阳消长规律用药根据四时五脏阴阳消长规律用药在于顺应《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主肝、夏主心、长夏主脾、秋主肺、肾主冬”之理论,并根据各脏虚实,以其时用其药,即可借助天时而达最佳疗效。4.2根据时令因素用药顺应时令选择相应之药物。如外感病春夏之时宜辛凉发散、秋冬之时宜辛温解表。在虚损病方面春夏季节用药宜远刚近柔、秋冬季节则应远柔近刚。并顺应四时升降变化而予以选择汗、吐、下之方法。4.3根据月规律用药人体的月规律则以妇人气血盛衰与否最为代表性,选择用药上,可参照月相的变化情况与病证的虚实来掌握补泻的时间。4.4根据昼夜节律用药清晨可选择补阳、补肾、催吐、行水利湿之药物;午前宜用益气升阳、发汗解表;午后宜用驱虫、泻下;入夜宜用滋阴补血;临睡时用以安神镇惊等,顺应昼夜节律予以用药以加强人体机体对药性最佳加乘效果。4.5根据病位、病势用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曾谈到“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可见药物的疗效可借食物的前后来选择用药时间,迫使药力达到病位。如病位在胸膈上下、血脉、骨髓、表、里。病势上逆或下陷所最适合用药之时间皆有所不同。以合乎“顺乎病之势而利导之治”、“矫乎病之势而挽回之之治也”的具体应用。4.6根据药气升降浮沉用药顺应时令气机升降状态而选择药性辛甘发散、酸苦涌泄、咸味涌泄、淡味渗泄之特点与之搭配,使药力与气机同步,便可增强药气祛邪的能力。4.7根据药物归经用药药物具有归属十二经脉的特性,而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又具有时间节律,因此可见,凡归属某一经的药物,其最佳药物使用时间便是与该经脉相应的时辰。5“因时用药”的临床意义“因时用药”的临床意义在于有益于利用人体顺应自然的生物节律提高临床疗效、诱导紊乱的节律恢复正常、并减少和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其核心在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呈现同步运动变化规律,故选择用药法则必须考虑自然节律盛衰及药性升降浮沉予以因势利导。
其他文献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的论述了“人肉搜索”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种影响背后折射出的法律问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如何以法
依附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从“中心”和“边缘”两个概念入手,对国际关系中南北国家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第三世界国家贫穷的原因及其出路等方面进行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热引起浇筑体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急剧变化,从而引起混凝土浇筑体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对温度及温度应力进行监测是保证
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推动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不仅给普通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给残疾人带来本质的改变,让他们能够更
<正> 经济全球化在以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将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催生了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社会化的来临,经济全球化以高科技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实
会议
<正>6月22日,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油政策及供求形势分析会在郑州举行,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有关粮油政策和主要粮食品种供求形势进行分析解读。本刊现刊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和粮食自给政策进行详尽而客观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尝试探析中国粮食政策的政策目标及其更经济理性的实现方式,以对中国的粮食及
镰刀菌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它产生的真菌毒素是引起作物萎蔫、穗腐、腐烂等病害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危及人畜健康。近十几年来,由于欧美科学家在科学技术研究上
目的:制备完全抗原CPSEM-BSA,制备免疫探针抗CPSEM单抗-胶体金(Anti-CPSEM-Au)复合物和抗CPSEM单抗-胶体金-单链硫醇化DNA(Anti-CPSEM-Au-ssSHDNA)复合物,建立氨基脲(SEM)的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高频率发生期。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2008年的雪灾和汶川5.12大地震以及2009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的H1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