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给兔子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观察兔子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兔子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目及形态学改变,来初步探讨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把18只普通级兔子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30mg/kgLZD给药组(B组)予以利奈唑胺30mg/kg/d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60mg/kgLZD给药组(C组)予以利奈唑胺60mg/kg/d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在给药前采血监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然后在给药方案后第4、8、12、16、20、24和28天分别采血监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动态变化。在给药28天后分别对正常对照组、60mg/kgLZD给药组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在光镜下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组)血小板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B组在给药后第8天、第12天、第24天、第28天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C组在给药第12天之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B、C两组对比,在第16天及第20天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差异,即C组比B组血小板减少更明显;且根据实验数据显示,C组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B组。B、C组出现血小板减少均在给药后2周之内发生。同时B组第12天、第24天、28天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第0天;C组在给药第12天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第0天(P<0.05)。28天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结果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同时骨髓涂片检查示实验组兔子骨髓内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通过对兔子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发现利奈唑胺对血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很少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减少;且用药剂量越高,血小板减少越明显。(2)根据本研究,可明确利奈唑胺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不是由非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导致的,而可能是免疫介导血小板消除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