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山西教育:从传统到现代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化是百年中国人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近代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咸与维新”的政治改良,有“涤荡乾坤”的暴力革命,当然也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启蒙。在近代化发展过程中,上述各种方式相互纠缠、重叠,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中的教育改良,对大众的启蒙更是贡献颇多,正如1902年梁启超所言:“今日为中国前途计,莫亟于教育”。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现代教育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和知识阶层,以及维护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协作的伦理道德。中国的近代化包括经济基础的近代化,以及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当然还有就是教育体制的近代化。无疑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锚当然从洋务运动开始。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东南沿海专门学校的建立、留美幼童、水师学堂留学生,这些都是早期教育近代化的产物。甲午国衄,维新派提倡改良,设学会、派留学、兴教育,直到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教育改良成为清政府新政的重要内容。新政虽然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但由此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正途。  山西是一个内陆省份,缺少来自于西方的直接刺激,因而山西的近代化进程就显得较为迟钝而有其自己的特点。在甲午战败后,京师、东南沿海的读书人纷纷为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时,太原举人刘大鹏却津津乐道会试书法工整为科场考取的“秘笈”。当然,对当时山西教育现状的评估,不能仅仅限于刘大鹏此类较为“保守”的士子身上,其实当时民间实学派的复兴和“令德堂”的建立,就有新教育的“因素”在内。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使得中国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所谓“否极泰来”,就山西而言,山西大学堂的建立、铭贤学校的建立、新式教育的推行,都是三晋走向现代化的起点。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的角度出发,借助较为充实的方志资料,将山西这一近代化较为落后的省份作为个案,揭示落后区域的教育近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本文旨在研究1840年——1917年之间的山西区域教育近代化。彼时的山西省范围,包括今天的内蒙、陕西一部,即清末山西的归绥道辖区(即口外七厅:归化、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和林格尔、丰镇、宁远)。选择这一时段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考虑到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直到1905年清政府新政,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此期间山西教育近代化循次渐进,逐步发展。而1917年对山西教育史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之前袁世凯因“洪宪帝制”身死,山西军阀阎锡山趁机摆脱北洋军阀对他的控制,在省内大力推行“六政三事”,兴办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山西教育面貌为之一变。因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就在于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山西教育状况,而阎锡山时代的教育又是很大一块,本文对此内容无法顾及,所以论文以1917年为限。本文尽可能借鉴和吸收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来审视这一对山西教育近代化有深远影响的变革:这场变革是如何展开的、它与传统教育的衔接如何、以及这场变革可能给人们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阐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说明研究的对象、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1章:阐释前近代化的山西教育资源。要深刻了解山西新教育,必须先期了解之前的教育资源。首先是传统的教育制度,包括府州县(官学)、私塾与书院。其中书院为传统教育体制中最有生命力的机构。因为新教育要涉及到经费筹措,所以考量传统教育的经费很有必要。然后再考察传统教育下士子的权利、地位和生存条件,为新教育以后的知识分子权利、地位形成对比。总之,传统教育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社会之上的一种教育体制,这种农业经济与传统教育非常吻合,因而在传统社会具有生命力。  第2章:阐释在传统社会受到外力挑战的情况下,社会自身的调适功能如何发挥作用。其实,在1840年之前,龚、魏、包提倡经世致用,即是对传统八股课士制度的挑战和否定。山西亦不例外。山西因为地处内陆,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似乎体验不深刻,但民间学者一直有“道问学”的传统,如明末清初傅山、戴枫仲、范彪西等。到晚清时,这种学术余脉开始复苏即所谓实学的复兴和令德堂的建立,是山西士子自我调适——希望从传统资源找到纠弊的药方。如西北边疆史地的讲求,五台徐氏对傅山的推崇,杨深秀对今文经的膺服,王轩、杨笃对方志的整理和发展,都是对传统士子以时文为干禄的否定。另外值得注意得是,因为近代书院的复兴,地方士绅由边缘走向中心,地方绅士开始管理书院经费。在新教育正式开始之前,地方绅士开始了对书院的控制。  第3章:用传统的教育学写作方式,阐释近代学制在山西的确立和发展。学制近代化是晚清政府近代化改革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但学制建立之初,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说明当时执政者对教育实施细则的模糊。如孝义县和闻喜县对新教育细则的探索和尝试。学制确立之初,书院与学堂难分彼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学堂者皆是书院。然后论述新教育的经费筹措方式。上文曾经论述过,农业社会天然的教育体制就是私塾、书院体制,新教育的经济背景是工业大生产。然而,有意思的是,山西虽然现代化的工商业没有开展,但经济基础之上的教育体制却是先行了。这就造成新教育经费筹措的困难。之后考察教育展开之后,地方学绅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废科举、兴学堂,使得一大部分传统士子没有了出路,而经费的筹措完全由地方负担,也加重了乡民与学绅、学校的矛盾,于是冲突难以避免。  第4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展现山西教育近代化过程。本文选择了四个个案,从不同角度阐释山西近代教育的方方面面。首先是以山西大学的创建为个案。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大学堂之一。山西大学堂的建立,对于地处内陆的山西近代化意义深远。尤其是山西大学堂在上海附设的译书馆,对当时的大学教科书颇有影响。又选取山西晋商的代表榆次常家的家庭教育为个案,论述近代山西商人和教育的关系。再者清末山西留学生对于民国山西政坛、经济影响颇深。故以留学生为个案,探讨近代山西留学生对于山西教育中心的转移。最后,教会教育对山西的影响不可小觑。故以太谷教会学校和铭贤学校为个案,阐释教会、传教士对山西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结论部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拟从晚清各省学务岁入入手,来探讨山西及内陆省份与沿海诸省近代化的异同。根据各项岁入的比例,笔者将全国各省的兴学区域划分为四个:一、由改革派大吏主导的教育近代化运动。二、晚清新设省份由国家主导的教育近代化运动。三、近代化早发地区,由官、绅共同主导的近代化运动。四、内陆省份的近代化运动。但无论沿海及内陆,各省的教育近代化都有共同的不足:如对中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过高,小学教育的投入不足;地方兴学缺乏稳定税源的保证,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对实业教育的轻视等等。  本文在创新方面的探索:  一、视角创新:史学界以往对区域教育史的研究,往往选取岭南、江浙和沿海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由此来展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和规律。对于教育落后的地区近代化进程,论者往往语焉不详,或者认为这些区域不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而忽略不计。研究先进区域的近代化固然有意义,但决定一个国家的近代化水平的,往往不是最先进的地区,而是后发区域的近代化程度。所以笔者以山西为落后区域的一个范例,对其教育近代化的一般进程进行探讨。  二、方法创新:本文利用了教育史、社会史、学术史研究的方法,引进相关专业的一些概念,探讨清末民初的山西教育进程。如关注政治、经济制度对于教育的制约;地方士绅与书院的关系,近代学绅对于地方教育的贡献,传统士子的分化;引进“自我调适”的概念,使得学术史与教育史衔接。同时,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尽可能使得一些较为抽象的历史现象量化,以便更直观的说明问题。  三、内容创新:对山西教育近代化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虽有个别的论文发表,但将山西作为一个区域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之前学者还没有这样专门作过,在这里首先作了一个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研究目的:考察影响汉武帝改革刺史制度的因素;试图弄清楚两汉时期监察区中司隶校部形成的时间问题;并对“州”与“部”的概念进行辨析。  研究方法:运用传统的分析与考证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约翰·温思罗普是17世纪新英格兰著名的政治人物,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曾12次出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3次出任副总督、4次出任参事会的参事,还曾担任新
陶瓷的易碎性决定了她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难免被打破。在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人们得到一件陶瓷好不容易,当其不小心被打破时,人们通常会考虑将其修复,以便再次使用。在追风溯古的文
雅典法律是第一个建立在民主制度之上的法律,但是雅典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本文所谈到的法律是后世学者对于古代雅典实行的类似于现代法律形态并起到现代法律对社会控制作用的
现在各地城市建设中破坏历史建筑,尤其是非文物保护单位类历史建筑的事件屡有发生。各地地方政府在处理城市建设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时往往偏向于城市建设,导致大量的优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现代民主国家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结社自由在法国的确立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考察法国结社合法化的进程及其遇到的重大障碍,旨在揭示法国民主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