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最常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1/5000-10000。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生异常出血,以关节和肌肉出血最常见,主要依靠反复输注FⅧ制剂进行替代治疗,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出血的目的。但反复输注FⅧ制剂可导致体内产生FⅧ抑制物,这已成为治疗HA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掘国外报道,FⅧ抑制物的发生率在5%~30%。FⅧ抑制物的形成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有关.我国HA患者抑制物的发生率尚不清楚,对抑制物形成的危险因素尚无相关研究,尤其是抑制物形成的基因因素。目前国内医师普遍缺乏对FⅧ抑制物的认识,临床漏诊率高。因此,调查抑制物的发生情况,探索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于抑制物形成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的在血友病A患者中筛查FⅧ抑制物,并探讨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缺陷与抑制物形成的关系。方法1.连续收集2003年4至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和住院的HA患者107例,新征集HA患者158例,共265例。2.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FⅧ:C),采用Bethesda法筛查FⅧ抑制物。3.采用LD-PCR方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双管多重PCR方法检测内含子1倒位。4.基因组DNA测序采用双脱氧核酸终止法。结果1.265例HA患者中,22例FⅧ抑制物阳性,检出率为8.3%。其中低反应(抑制物滴度<5BU)19例,占86.4%,高反应3例,占13.6%。2.265例HA患者中,重型(FⅧ:C<1%)患者97例,占36.7%,中型(FⅧ:C1-5%)113例,占42.6%,轻型(FⅧ:C>5%)55例,占20.7%。重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的检出率为11.3%,高于轻、中型患者(7.2%和6.2%)。3.22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中,中位年龄28岁(6岁至68岁),中老年患者(>50岁)的检出率较高,达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4.新征集的158例HA患者中,输注FⅧ制剂的频率大于12次/年的患者组,抑制物的检出率为12.8%,明显高于输注频率小于12次/年的患者组(5.8%);初次输注FⅧ制剂的年龄在6个月以内患者组,抑制物阳性1例(8.3%),其抗体滴度高达80BU,6-12月及大于12月患者组的抑制物检出率分别为4.8%和8.0%;有持续输注FⅧ史的患者组,抑制物的检出率为28.3%,明显高于无持续输注组(1.6%);有多品牌FⅧ制剂或多种血制品输注史的患者,其抑制物的检出率升高(9.3%比3.9%)。5.新征集的158例来自无关家系的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60例,占37.9%,内含子1倒位2例,占1.26%;93例重型HA中有44例为内含子22倒位,占47.3%.6.随机抽取18例倒位阴性的HA(9例重型和9例轻中型,5例合并抑制物阳性)进行测序,均找到基因突变,且彼此不同。突变类型中,小缺失8例(44.4%),点突变7例(38.9%),插入突变2例(11.1%),剪接突变1例(5.5%)。按引起三联体密码效应不同,其中14例为错义突变,4例为无义突变。7.18例测序结果经比对,有8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占44.4%,突变位点分别是:①在密码子183和189各插入1碱基A;②在密码子297-8中缺失4个碱基4(AACA);③在密码子710中缺失1碱基G;④在密码子1442缺失2个碱基AG;⑤在密码子1590缺失1碱基A;⑥Y1837C;⑦在密码子2304-7缺失9个碱基(CTACCTTCG):⑧在密码子51-2缺失4个碱基(TTGT)。8.60例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中,抑制物阳性2例(3.3%),均为重型;2例内含子1倒位患者中无1例抑制物阳性。9.4例无义突变中,3例为重型,突变发生于3个不同的FⅧ活性结构域,分别为C1、C2和A3结构域,发生在C1活性结构域的患者抑制物阳性。1例为中型,突变发生在非活性的A1结构域;14例错义突变中,重型占6例,半数合并抑制物阳性。另8例为轻中型,仅1例抑制物阳性。结论1.我国FⅧ抑制物检出率为8.3%,略低于国外报道。2.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患者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输注FⅧ频率、初始年龄以及给药模式等有关。3.内含子22倒位是重型血友病的首位病因,其次是内含子1倒位。4.HA基因突变类型以小缺失和点突变为常见。5.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不仅与HA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且可能在抑制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待增加病例数,继续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