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阻抑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增殖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前期研究发现抗纤软肝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分泌TGFβ1。本实验通过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PDGF诱导的增殖及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从细胞分子学水平阐明抗纤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1.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终浓度为40mg/ml、20mg/ml、10mg/ml、5mg/ml、2.5mg/ml、1.25mg/ml、0.625mg/ml)及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小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2.抗纤软肝颗粒对PDGF诱导的HSC增殖及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培养,不同浓度的抗纤软肝颗粒温育肝星状细胞24小时后,PDGF-BB(10ng/ml)刺激24小时,再加入上述浓度的抗纤软肝颗粒,3小时侯后,又加入PDGF-BB(10ng/ml)作用5分钟,然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钙指示剂Fura-2/AM测定细胞内Ca2+,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MEK-1及PI3-K。 结果:1.在细胞增殖方面:抗纤软肝颗粒无论是药物还是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在安全浓度范围内,5mg/ml组和10%药物血清组作用最强,进一步证实抗纤软盱颗粒具有确切的抑制HSC增殖作用(P<0.01);无血清培养显示该方对于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抗纤软肝颗粒能抑制PDGF诱导的HSC DNA合成期及合成后期以及分裂期DNA百分含量,阻断细胞由静止期/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转化,呈剂量依赖性(5mg/ml组作用最显著,P<0.01)。2.在细胞凋亡方面: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抗纤软肝颗粒药物及含药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并能下调凋亡抑制分子Bcl-2,上调促凋亡分子Bax(P<0.01)。3.抑制PDGF诱导的胞内Ca2+浓度升高:抗纤软肝颗粒5mg/ml、2.5mg/ml、1.25mg/ml各组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208.40±11.99nmol/L、285.97±5.82nmol/L、330.77±12.44nmol/L,与PDGF组(380.33±11.05n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经抗纤软肝颗粒处理的HSC,其PDGF诱导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MEK-1、PI3-K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 结论:抗纤软肝颗粒抑制HSC激活增殖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主要体现在:1.阻止HSC通过G1/S关卡,干扰其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2.下调Bcl-2/Bax比率,以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从而促进HSC凋亡;3.干扰PDGF在HSC的信号转导,阻断PDGF的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