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VB-S2协议的LDPC码编译码电路设计与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信息经过信道之后会受到噪声影响而出现错误,所以在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前向纠错码受到了广泛应用,级联码性能的理想的情况是逼近香农极限,级联码相比单个纠错码在性能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DigitalVideoBroadcastingSatelliteSecondGeneration,DVB-S2)中也采用了级联码纠错技术。在DVB-S2中应用了外码BCH(BoseChaudhurlHocquenghemBose)和内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LDPC)码相级联的结构。  本文以DVB-S2协议的前向纠错系统中LDPC码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LDPC码的基础知识。然后对线性分组码的通用编码方法和DVB-S2协议中给出的编码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译码算法:对数域置信传播算法(BeliefPropagation,BP)、归一化最小和算法(NormalizedMinimumSumAlgorithm,NMSA)、偏移最小和算法(OffsetMinSumAlgorithm,OMSA)及最小和算法(MinSumAlgorithm,MSA)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两种编码算法实现发现DVB-S2协议中给出的编码方法具有线性编码复杂度,所以选择其进行了电路实现。对译码算法中除对数域BP算法外的MSA、OMSA与NMSA进行了软件实现,然后对它们的迭代次数及误码率进行对比,发现当偏移量为0.1的OMSA优于MSA和NMSA,所以最后选择偏移量为0.1迭代次数选为20次的OMSA来实现LDPC码的译码器。在进行了编译码器的电路实现之后使用modulsim和DesignCompiler对其进行了仿真和综合,仿真结果正确,综合使用的是SMIC65nm工艺库,编码电路总面积为2960.280029平方微米,最大时钟频率为217MHz。译码电路的总面积为259083.722161平方微米,最大时钟频率为123MHz。在DVB-S2标准中,吞吐率大于128kbps,经计算本文中的吞吐率满足要求。
其他文献
做好新疆“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把思想
期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首次确立了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