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alkalineer fluxgasrtitis)是由于含有胆酸、溶血磷脂酞胆碱及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氢离子向胃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粘膜慢性炎症、糜烂。发生于非手术胃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本病当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呕吐”“嘈杂””等范畴,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情志失畅,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郁化热,移热于胆,或肝胆兼夹外邪,湿热内蕴,引起胆腑气血蕴滞,疏泄失常,使胆液不循常道。肝胆郁热逆乘脾胃,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胆液不循胃气下降肠腑助消化而随胃气上逆。或因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本虚致脾胃虚弱,更易致肝胆郁滞,使虚者更虚。本课题从肝胃不和,郁热较重的病机方面入手,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自拟黄竹欣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疗效进行了客观的评估,为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方法:本课题以《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照标准,结合临床,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消化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经确诊为BRG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医辨证均为肝胃不和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黄竹欣胃汤治疗,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6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疗程。疗程结束以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及痊愈率。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vs)和总有效率(v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单项症状积分改善较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的胃镜检查疗效较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黄竹欣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胃镜胆汁反流程度方面有较明显的疗效,在抗复发方面优势较多潘立酮明显,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