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此前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把翻译视为两种不同语言转换的层面上。对翻译问题的探讨也多围绕于翻译技巧的优劣。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研究界开始以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对翻译活动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翻译活动的目的从两种不同语言的含义是否等价交换的局限中走出来,转向“将某一特定文化下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态度、心态与价值观传输给其它文化”。[1]意大利裔美国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为了反抗大国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地霸权主义,于1995年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翻译史论》一书中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观点。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则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追求译文的异质性特征。现在,归化与异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被广泛应用和体现在翻译活动中。《厨房》作为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处女作,一经问世就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畅销的热潮,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在我国自1992年以来先后多次被翻译出版发行,成为吉本芭娜娜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本文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和地域背景的不同,选取了三个大陆译本和一个台湾译本。试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在词汇、句法、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对《厨房》的四个汉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继而从四个版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中总结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使用的特征。希望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序论部分解释选题、介绍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第二章在讨论翻译活动与跨文化交际活动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提出。第三章简述作家的创作生涯及《厨房》的作品介绍。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词汇、句法、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列举实例对《厨房》的四个汉语译本中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论部分概括总结四个译本整体上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总结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具体应用特征及各自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