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乾隆年间,四海承平,物阜民丰,良好的社会形势为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诗、词、文等传统文学体裁在继续巩固其自身历史地位的同时,戏曲、小说等新兴民俗文学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作为清中期文学界的代表之一,铅山蒋士铨以其出众的才华,在诗、词、文、曲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其中就包括流传至今的八部杂剧。但长期以来,对蒋士铨的戏曲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内容两方面,而对其戏曲作品艺术形式本身的研究还挖掘不够。本文将对蒋士铨杂剧的叙事结构、语言艺术、舞台形式等最能体现戏剧本质、特性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蒋士铨戏曲的历史评价及地位。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蒋士铨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力求对蒋士铨戏曲的创作背景进行全面展示。然后又对近十年来有关蒋士铨戏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对前期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点有了一定把握之后,明确了蒋士铨杂剧艺术形式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叙事结构论。本章选取了叙事形式、情节布置和节奏安排三个方面来展示蒋士铨杂剧的叙事结构。首先,蒋士铨杂剧有着多重复线的叙事形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汇合式、平行式、显隐式三种方式来实现。其次,他的戏中有戏的安排又分地方戏和梦境戏两种。最后,蒋士铨善于调节戏曲的节奏,用冷热搭配、悲喜交加、伸缩变换的方法来增强杂剧的审美体验。第二章:语言艺术论。蒋士铨在语言艺术上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崇雅归正的曲辞,这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清婉沉雄,诗词灵活无痕地化用入曲,以及曲白相生对叙事性的增强上;其二是谐趣多样的打诨,依靠俏语、谐音、自贬、自夸几种方式,可以制造出幽默、误会、滑稽、嘲讽等多样的喜剧效果;其三是雅俗兼善的骈偶定场,一方面蒋士铨杂剧的定场白继续保持有雅驯骈俪的定式,另一方面它又发展出本色通俗的变格,而议论讽刺的阑入也可以算作是定场白的一种新的尝试。第三章:舞台形式论。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在脚色设置方面,蒋士铨杂剧有几个特点:一是脚色安排的渐趋合理;二是净、丑脚色间存在错位扮演的形式;三是净脚有向喜剧化复归的倾向。其次,在人物造型上,蒋士铨杂剧又具体表现为:一是服装具有本色程式的对立统一风格,二是道具种类繁复,功能多样,三是剧中人物的化妆能醒目传神。最后,对于舞台表演,蒋士铨杂剧也有一些特点,一是个性化的动作,二是连贯化的表演,三是真实化的布景。总的来说,蒋士铨杂剧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多样,能很好地体现剧本案头化的特点,同时某些艺术形式也反映出他的作品依然具有搬演上舞台表演的能力。本文立足于剧本,通过对其细节的把握和分析,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尽可能地分析研究蒋士铨杂剧的艺术形式,力求弥补前人在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蒋士铨戏曲研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